■向搬迁群众捐赠洗衣机。
帮扶深度贫困县 投入资金28.5亿
2016年起,中山市结对帮扶云南昭通的4县中有2个深度贫困县(大关县和永善县)、182个深度贫困村。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8.5亿元,其中财政援助资金9.3亿元,社会帮扶资金2.4亿元,企业投资16.8亿元。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示范安置点4个、改造农村危房1145户,支持当地建设产业园区3个、实施扶贫项目300多个。
■盐津县牛寨乡万和易地搬迁示范点。
乌蒙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山区内群山起伏,逶迤连绵,是南北盘江的发源地,是珠江的发展源头。中山市对口帮扶昭通的盐津、大关、永善和绥江4个贫困县,就在这片乌蒙山国家级连片特困地区内。2019年,中山市投入帮扶资金3.13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23个;引进企业20家,实际完成投资7.7686亿元;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7099人,带动贫困人口数达到11万人。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昭通市委常委、副市长蔡宏告诉新快报记者,中山对口帮扶的昭通4个县已全部达到摘帽标准,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升华 ■图片:受访者提供
■中山市援建的永善县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竹笋加工扶贫车间。
■中山市对口帮扶的昭通市永善县新拉村蓝莓基地。
“输血”“造血”齐头并进
昭通到处山高路陡,山地面积占了近97%。蔡宏说,在中山对口帮扶的贫困县中,有两个县99%都是山地和山谷,像盐津县就是一个建在半山上的县,开展扶贫工作很不容易。
竹笋产业是盐津县广大笋农的主要经济来源,全县有笋用竹37万亩,主要品种为方竹、筇竹,生长区域均在海拔1200米以上山区。多年来,由于道路基础设施严重滞后,通行能力极差,竹笋出山运输时间过长导致质量下降,大幅降低了农户收入。2018年,盐津启动营林生产管护道项目建设,已累计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711.75万元,规划建设了营林生产管护道114.05公里,覆盖15.2万亩笋山。柿子镇新生村的李泽康是管护道诸多受益者之一。“去年春笋季,我采了100余吨鲜笋,收入比往年增加许多,”李泽康粗算了一下,管护道修好后,每公斤鲜笋可以省下近1元的运输成本,令他在春笋采摘销售中增加了近10万元的收入。据了解,管护道的修建,降低了笋农生产成本,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1800余户直接受益。
广东省第六扶贫协作工作组(中山派驻昭通)在产业合作方面精准发力,搞好牵线搭桥和服务保障,组织200多家企业到昭通考察洽谈,组织发动28个东部企业落地昭通,发展竹笋加工、黄牛养殖、乌骨鸡全产业链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共建产业园区3个,援建扶贫车间15个。
这其中,蔡宏特别提到,融资1亿元,在云南创新打造首个“国有资本+民营资本”混合所有制东西扶贫产业协作项目。由中山市国资委下属国企和昭通市国资委下属国企,与永善县招商引入的民营企业注册成立了云南七彩食品有限公司。带动永善全县种植方竹10万亩、小米辣椒2000亩,辐射带动永善、盐津、大关等县62个村级集体经济和专业合作社,解决500人就地就近就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000余户脱贫致富。此外,还与大关县委、县政府合作共建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区,开展高原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及仓储运输,其中贡椒基地今年计划种植17000亩,已流转土地10362.06亩,实现农民就近务工5000人次;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蓝莓、花卉苗木、中草药、乌骨鸡等农业种养及加工基地,培育特色优质乡村产业。
中山并没有将“扶贫协作”简单定义在“给钱给物”上,而是坚持两地的“所需”与“所能”结合,“输血”与“造血”并重,将资源投入到能带动贫困村、贫困户稳定增收的富民产业培育。绥江县投入东西部扶贫资金建设了11个生猪代养场和仔猪场,到2019年底,全县实现新增出栏、屠宰、加工、销售6万头生猪,带动2300户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的目标。
■援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永善县青胜乡水星坝。
“结对帮扶全覆盖”携手奔小康
“中山是举全市之力帮扶昭通。”蔡宏说。 在推动两市人民政府和组织、人社、工信、农业、教育、卫健、旅游、商务等与“两不愁三保障”密切相关的行业部门开展结对帮扶的基础上,动员双方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形成“1+8+N”部门协作格局,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的资源优势和专业优势,进行精准对接,开展深度帮扶。中山将25个镇区分成了4个组团,与昭通4个县开展对口帮扶,在教育帮扶、医疗帮扶、残疾人帮扶、深度贫困村民生改善等方面,实现“4个结对帮扶全覆盖”。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山4个组团镇区组织捐款及捐物490余万元,其中现金捐款310万元,救护车5辆,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物资10万余件,助力昭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李宇是中山派驻昭通第三批支教1年的教师,挂任昭通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主抓高三备考和教学教研工作。今年初,严峻的疫情导致各地的开学都推延。远在中山的李宇从疫情暴发就开始思考,如何让高三学生停课不停学,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一开始有很多老师不认可,提出很多担心:怎么直播,学生家里没有WiFi怎么办,没有电脑或者手机怎么解决等等。李宇迎难而上,主动做思想工作,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2月10日,高三年级网络课堂正式进行,尽管中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新颖的教学方法很快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班各科都进入了考前的备考复习。
记者了解到,去年6月,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原校长贺优琳带领中山高三年级9大学科名师走进昭通的校园进行入校指导,开展专题讲座、示范课、研讨课,通过听课评课指导高三备考。除了送名师去昭通,中山市2019年以“0+3”和3+1”方式招收836名昭通籍贫困家庭学生到中山免费就读职业院校,目前在校学生达1868人,帮孩子“拉齐”人生起跑线,帮助斩断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昭通市大关县初中毕业学生赴中山就读职业学校。
优选人才填补帮扶地区医疗空白
“90后”李林振是中山市派驻云南昭通扶贫干部中最年轻的一个。2019年4月,在得知中山市东凤镇要公开选拔一名干部到云南昭通永善县开展扶贫协作工作后,他满腔热情主动报名。他说,自己出生在粤东山区贫困县,通过考大学、考公务员,走出了老家贫困县的农村。“当一个人有能力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时,他就会感到快乐和满足。我想到脱贫攻坚一线去,为农民办点实事,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三年多来,中山选派22名党政干部到昭通挂职一到三年,选派医生、教师以及农业、经济、心理、残联等289名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支医支教等技术援助。培训昭通各级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23916人次,建设名师名医专家工作室、工作站24个,为昭通脱贫攻坚提供了人才支援和智力支持。
采访中,蔡宏给新快报记者讲述了李林振在扶贫工作遇到的惊险故事。永善县的公路大多沿山而建,一到雨季经常发生滑坡、塌方和泥石流。在一次下乡调研途中,李林振和同事乘坐的车穿过一条隧道时,突然听到隧道顶上传来“咚咚咚”的声音,经验丰富的他们立即让司机减速靠边停车。几秒钟后,一块大石从山上滚落下来,砸在离车头20米的地方,十分惊险。
蔡宏说,工作组的同事们经常会遇到地震、泥石流等情况,工作不仅辛苦还伴着危险,但谁都没有停下来。李林振和同事们坚持走遍了永善县15个乡镇和大部分村(社区),调研笔记和工作笔记记满了两大本,这只是中山援昭扶贫干部的一个缩影。
在人才选派中,中山选派的医疗帮扶人才层次尤其高。蔡宏告诉新快报记者,以前昭通这边缺乏好技术的医生,当地人看大病多是去附近的宜宾、重庆的大医院。根据昭通结对4个县医疗需求,中山先后选派三批18名支医专家去支援一年,涵盖儿科、普外科、骨科、心血管专业及重症医学科、超声影像科、麻醉科等多领域。中山专家在昭通设立专家工作站,建立“胸痛中心”“心血管”诊治中心和小儿雾化中心,利用5G先进技术远程医疗会诊,派驻专家组团医疗帮扶,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诊治医疗。中山市人民医院为盐津县6岁患儿成功“补心”,小榄医院将永善县一患者弯曲22年的手臂医治能伸直,中山博爱医院派驻绥江县人民医院医生钟陈填补绥江县手术治疗小儿隐睾、淋巴管瘤、先天性肾积水等14项手术空白。
■远程诊疗平台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高水平医疗服务。
爱心公益超市“扶贫又扶志”
靖安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昭通市乃至全国最大的跨县集中安置区,来自昭阳、大关、永善、彝良、盐津、镇雄六县区的40549名搬迁群众,今年春节前后陆续搬迁入住这里。今年4月,中山向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发放洗衣机2119台。搬入新家的大关县吉利镇陈贤润一家五口人,三个孩子都还在上学,丈夫外出务工,她则就近务工同时照顾家里。“政府给我们解决了住房这个大困难,我们现在就要自强自立,自己养活一家人。”
为了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有收入,绥江县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50万元,在兆佳坝安置点(福兴社区)建设电子产品加工扶贫车间,帮助100多名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为了提高贫困户劳动技能,昭通举办各类技能培训636期43320人次,帮助26271名贫困群众实现就业。其中,建设中山市技师学院等2个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海港城大酒楼的麦广帆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等2个省级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通过全日制学制教育、短期培训、与餐饮企业共建“粤菜师傅冠名班”等方式,培训云南“粤菜师傅”100多人,创新“粤菜师傅+精准扶贫”模式。
为引导贫困户摆脱“等靠要”的思想,改变简单发钱发物方式,大关县在9个乡镇建立了爱心公益超市。在这个超市里的,大到电视、洗衣机,小到文具、书籍都不是用钞票来买,而是要用积分来兑换的。村民日常可从配合脱贫攻坚、政策知晓、孩子教育、赡养老人、主动务工、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获得积分,2019年,9个乡镇有13530户农户通过积分在“爱心公益超市”兑换到所需物资,折合资金106万余元。
蔡宏表示,虽然中山对口帮扶的昭通4个县已经全部达到脱贫摘帽标准,但是巩固脱贫成果的任务仍然很重。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中山市将严格落实好“四个不摘”要求,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确保重视力度不减、工作力度不减、投入力度不减、工作标准不降。全力以赴抓好产业合作、消费扶贫、劳务协作、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等重点,统筹推进今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各项工作,助力昭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战。
■永善县青胜乡水星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健身活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