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一份供体肝源,可以通过劈离式移植做到“一肝两受”,让两名匹配受体重获新生,这是我国外科近年不断实践、破解肝移植手术供体紧张的办法。为了促进劈离式肝移植的健康、规范发展,2023年12月15日下午,第三届劈离式肝移植全国学习班暨华南劈离式肝移植联盟会议在广州召开。
该班由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广东省器官移植研究中心、广东省移植医学工程实验室、广东省肝脏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的近200名专家学员前来参加。会议期间重磅发布了《劈离式肝移植》一书。该书由中山三院肝移植中心团队多年宝贵的实践经验,集结成书后,无私推广领先移植技术发展。
200多名专家齐聚广州研讨“劈离式”肝移植
近日新版《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颁布,为被誉为外科手术顶端“明珠”的器官移植进一步指明法律规范,也明确了器官移植的一些伦理问题。
据介绍,劈离式肝移植,可以通过“一肝两受”有效增加供肝来源,缩短受者移植等待时间,是外科技术层面缓解供肝短缺的最有效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时代的到来,我国劈离式肝移植有了较快的发展,国内各大移植中心都在积极探索和开展劈离式肝移植。
2020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牵头,联合华南区25家肝移植中心,成立了国内首个联盟——华南劈离式肝移植联盟,搭建技术交流的平台,该领域的难点问题每年都通过论坛研讨获得共识:从2020年研讨“可劈离式供肝的标准”,到“劈离式肝移植实施和管理关键技术”,“劈离式肝移植血管分割与重建”技术细节……2023年本届论坛则是对围手术期的管理进行深层次探讨,理解论坛结束,全国移植专家都为有关肝移植技术标准达成共识。
经验凝成著作 让技术“开枝散叶”
论坛举行期间,中山三院器官移植科主任易述红介绍,近年劈离式肝移植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总体比例由2016年的1.25%上升至2021年的8.6%,儿童比例由2017年的8%上升至2021年的18.8%。
为了将技术进一步总结分享,中山三院肝移植中心团队将多年的实践经验集结编写成《劈离式肝移植》一书。12月15日,新书通过论坛进行了发布。
据了解,以中山三院肝移植中心为例,肝移植中心累计完成了各类肝脏移植3000余例。团队已形成了全肝移植、减体积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活体腔镜供肝移植等完善的儿童肝移植技术体系,还创造了多项纪录,包括国内最小捐献者(25天)供肝的全肝肝移植、国内首例儿童供肝双儿童受体劈离式肝移植,华南首例存活时间最长的儿童肝移植,华南首例跨血型儿童亲体肝移植,华南首例腹腔内脏反位儿童劈离式肝移植等。近期更是成功完成华南首例并在随后连续成功完成多例的“全腹腔镜下活体供肝切取和儿童肝脏移植手术”。
中山三院杨扬副院长表示,该书以国内外开展劈离式肝移植的技术发展情况为基础,系统总结了中山三院肝移植中心近年来大规模实施劈离式肝移植的临床实践,对劈离式肝移植实施的全流程进行了整体阐述,希望带动广东乃至华南地区、全国的肝移植技术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通讯员 周晋安 甄晓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