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4年11月9日,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的全国哲学学科建设发展高端论坛在广州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3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8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这一主题开展深入讨论,同时庆贺中山大学哲学系建系100周年。
论坛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张清江副主任主持,首先举行了哲学系百年系庆宣传视频《慧思成蹊》的发布仪式。
中山大学副校长谢湜教授随后致辞,对各位嘉宾在中山大学百年校庆、哲学系百年系庆的这一特殊时间节点前来参会表示热烈欢迎。他充分肯定此次论坛主题的重要性,认为在世界历史格局的深刻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尤其需要深入探讨当前哲学学科发展存在的经验、难题及解决之道,并介绍了中大哲学系近年来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期待通过论坛的举办,为推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哲学学科的力量。
哲学系张伟主任作中山大学哲学学科发展暨中山大学哲学学科百年史稿编撰情况报告。张伟主任首先阐释了中大哲学系“取大用中”理念的精神意涵:“取大”意味着要有大胸怀、大格局、大气魄、大担当,要有面对整个人类和世界问题的格局和眼光;“用中”表达着将这些“大道”落实于生活的实践智慧。他细致介绍了哲学系在学科团队、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情况,以及百年学科史稿的编写经过和原则,并表示,哲学系未来将尊重哲学学问和教育的本性,努力建设符合中大品味和哲学本性的学科体系。
随后,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来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程乐松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张志林教授分别致辞。
贺来教授首先代表教育部哲学教指委,向中山大学哲学系百年系庆表示热烈祝贺。他高度称赞中大哲学系百年发展历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形成的学术研究传统,充分肯定中大哲学系在中国哲学学科奠基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并细致分析了当下召开哲学学科建设会议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学科建设会议应更加关注哲学学科发展中的根本性议题,为更好推动哲学学科建设提供助力。
程乐松教授以《从容的果敢:面向时代的哲学姿态》为题,从哲学思考本性的视角,向中山大学哲学系百年来形成的学术传统表达敬意。他对中大哲学系以“从容的果敢”回向经验世界展开哲学学术的方式给予高度肯定,强调面向经验的哲学思考对中国哲学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期待每一位哲学人“以凝聚的方式自觉到责任,以专业的姿态不负学科的价值”。
张志林教授作为杰出系友代表,回顾了在康乐园读书、从教的切身感受,表达对母系百年华诞的深情祝福。他以感恩、怀念、祝福三个关键词,回顾了在中山大学哲学系师长关怀下进入科学哲学研究领域的经过,怀念着在中大求学任教期间与同事切磋论辩的美好经历,并真切祝愿中大哲学系在未来的发展能够更加根深叶茂。
论坛主旨报告由哲学系沈榆平副主任主持,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卓新平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谢地坤教授、东北大学陈凡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张怀承教授、澳门大学王庆节教授分别进行主旨演讲。六位报告人的论题涉及哲学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教材建设、宗教学学科体系、中国哲学学科建设及使命、技术哲学研究等领域,学者们共同认为,如何在技术时代的大背景下深入探究哲学思考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方式,如何让哲学思考、哲学人才培养与时代社会的发展相关联,是当前中国哲学学科建设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
在下午的分论坛研讨中,与会学者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式现代化”“ 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应用伦理与前沿交叉”三大主题进行座谈讨论,对如何更好推动哲学学科建设提出了切中肯綮的洞见和思考。
论坛开幕前,会场集中播放了剪辑版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该电影由中大哲学系88级系友陈家成任出品人,讲述三百多年前中法之间文化交流的历史,其文明互鉴的经验对今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采写:新快报记者 潘玮倩 通讯员 刘畅
图片:受访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