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农业农村厅帮扶下,连州市松柏村 一群从村走出去的“能人”回来了,带着乡亲建设新农村
“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家乡好。”在连州市松柏村委会水路田村,坐在自家门前剥油茶果的陈记友,从百亩“花海”谈到千亩油茶,瓜果香里说丰年,为乡亲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而自豪,从未对当初回家的抉择感到后悔。
跟着广东省农业农村厅驻松柏村扶贫工作队的足迹,新快报记者走访这个省定贫困村,见到了不止一个“陈记友”,不止一次在脑海中浮现“上下用心,惟农是务”的画面。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堪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生动实践。
扶贫概况
63户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位于连州市龙坪镇东部的松柏村是省定贫困村,全村土地面积24平方公里,有户籍村民654户2503人,17个村民小组。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155人。
2016年4月,省委农办(省扶贫办)帮扶松柏村(2018年10月后由省农业农村厅帮扶)以来,三年帮扶总投入3083.4万元(财政资金174万元、行业资金2039.4万元、自筹和社会资金870万元)。驻村扶贫工作队在提高基层党建、帮扶能力、帮扶实效、脱贫质量上下足功夫,切实抓好扶贫政策落实和产业帮扶项目落地,发展水晶梨、柑橘、杨梅、猕猴桃、连州菜心和乡村旅游等项目,逐步形成主导产业,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由0.6万增至8万元,2019年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630元增至8400元以上,目前63户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按程序申请退出。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图片:新快报记者 孙 毅
追梦人:扮靓一河两岸,曹屋村“破茧化蝶”
150年的乌桕、200年的枫杨,“300岁”的榔榆……沿着一条在水晶梨园、蔬菜大棚之间蜿蜒起伏的大道进入曹屋村,一河两岸的纯美风光令人眼前一亮。在河边休闲广场上,动辄一二百年的古树亭亭如盖,相映成趣。
“2016年整治一河两岸,工作队就建议我们要做好古树的保护。”曹屋村村长曹卫星说,长约1.5公里的河段经过升级改造,现在形成了总面积3000平方米的河堤公园,不但改善了全村人居环境,而且吸引了企业来这里投资建设。
这个后来的广东生态文明村,能够实现“破茧化蝶”的蜕变,要从曹卫星被选为村长说起。此前,他在连州事业有成,是全村200多人眼中的“能人”。2013年,“村民选我当村长,我还在连州市,不知道这回事。”大家的信任打动了他,于是,他回来挑起了这个担子。
在他看来,曹屋村有山有水,生态环境很好,但建设和发展滞后。很快,进村的道路从原来的4米增至6米有余;村口的小桥从2米拓宽到5.5米;晒谷场变成了农家乐、篮球场……在新建的村文化室附近,竖着“不乱扔垃圾,不焚烧垃圾”等“乡村文明十二条”宣传牌,绕过文化室,山间景观小道和后山公园会给游客带来更多惊喜。
他带着乡亲一边建设美丽乡村,一边在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观光上做起了文章。杂草丛生的山坡,种下了100亩水晶梨,“今年卖果已经收支平衡,明年就可以赚钱了。”他说,通过集约利用土地,引进企业建设蔬菜、茶叶基地,为村民们实现就业、增收。他还透露,有一家大企业项目将落户,计划总投资达数亿元。
“绿水青山”逐渐变成了“金山银山”,让村民看到了曙光。“两亩多地租给企业种菜种茶。”在贫困户曹木有家,他说,每年除了收租金,妻子还能到菜园茶园干活,增加一些收入。他由于行动不便,守在家里照顾80多岁的父亲和一个患病的儿子。
今年10月,驻村工作队还发放1100只鸡苗给15户贫困户养殖,其中50只发给曹木有家,计划年底收购,增加贫困户收入。“不是他们(驻村工作队)来了,连吃饭都成问题。”他眼眶红红地说。
驻村工作队队员付强介绍道,在松柏村,因残、因病致贫是贫困户致贫的两个主要原因,同时,还存在因缺劳力致贫和因学致贫现象。
贫困户曹珍明及其妻子,在他大嫂陈丽群的印象中,两人“连钱都不认识”,更谈不上照顾两个孩子。虽说他家有生活保障,但孩子到龙坪镇上上学时,几乎靠70多岁的奶奶一人照料。为此,陈大姐在镇上租了房子,方便老人照顾小孩,“尽最大的努力,让子女读书。”
“没有他哥嫂帮忙撑着,这个家真的不敢想象。”付强说,针对这一户实际情况和需求,工作队正在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单位,帮扶贫困户改善居住环境,并做好教育补助的落实,确保适龄子女不因贫困而辍学。
在省农业农村厅帮扶下,连州市松柏村 一群从村走出去的“能人”回来了,带着乡亲建设新农村
带头人:全村入股百亩花海,致富路上一户不落
从松柏村走出去又回来、带着乡亲建设新农村的“能人”,远远不止曹卫星一个人。
在松柏村另一个自然村,有“进士村”之称的水路田村,新快报记者见到了今年66岁的村理事长陈记友。他做过教师、大队书记,也做过企业管理,2016年退休后,“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家乡好,我的根在这里,现在不把家乡搞好,以后子女也不想回来了。”坐在自家门前一块条石上,老陈一语道出了自己回水路田村的初衷。
回到村里,他变得更忙了。到邻村租山地,种了1000亩油茶,今年摘了80多吨茶果,收入30万元左右,纯收入超过20多万元。“最多一天要请三十几个人摘果,本村人不够,连附近村的人也来帮忙。”除了种油茶,他还有一个花木场,现在育有5000多棵花木。在他的带动下,已有3户村民跟着他种起了油茶,少则两百棵,多则三四百棵。
2016年,水路田村种养专业合作社投入45万元,在一片荒山和旱地上建成了百亩花海,“全村(45户)一户不落,全部入股。”身为带头人,他自己就入股了3万元,全家入股超过5万元。因为他对花海充满了信心,花海有一个15亩的红花紫薇苗圃场,今年以来卖苗已经卖了50多万元,预计可以拿出30万元给全村人分红。
每年6月15日到9月15日,不仅是赏花的旺季,络绎不绝的游客也带旺了地方农产品消费。目前,有村民种了70多亩猕猴桃,还有村民种了60亩鹰嘴桃,30亩茶叶等。至于合作社投入13万多元种的140多亩皇帝柑和山华李,现在已有村民主动承包经营。合作社在收回全部投资后,每年还可以获得1.3万元分红。承包者每年按土地每亩100元、山地每亩30元交租,又为村集体经济增加了一笔收入。
此前,水路田村民饮水遇到了困难,“山上的水不能喝,原来的老井又不够喝。”老陈说,村里提出打井的想法后,得到工作队大力支持,一开始,打了一口井没出水,后来又换了一个地方打井,今年3月正式供水。“今年天气比较旱,但是全村都不缺水喝了。”
“事关安全饮水,群众呼声很高。” 驻村第一书记陈育东说,针对新村、梅花迳、红桥头、水路田、罗迳和村委会等六个自然村的饮用水缺乏的问题,投入自来水改造经费50万元,用于砌筑水池、铺设引水管和供水管网,确保六个自然村安全饮用水,保障了村民生活和身体健康。
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工作队驻村以来,降下了一场又一场“及时雨”:投入150多万元,在水路田村和石山背村新建了总长约2.5公里的道路,大大改善了两个村的村民生产生活交通条件;投入90多万元,新建通水路田村桥梁一座,解决了三个自然村道路水浸问题,群众纷纷拍手叫好。
扶贫人:筑牢民生保障,精准施策促脱贫
“我先来的”、“我先”——11月9日上午,经省农业农村厅协调,来自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新建的松柏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开展义诊活动,一群大妈团团围住内分泌科医生,争先恐后的架势让医生一阵好忙。
事先,工作队已将专家下乡义诊的消息在全村广而告之。贫困户黎书芳一早就赶到现场寻医问诊,最后也从医生手中领到了免费的药。她丈夫身体不大好,有4年没做事,今年才出去务工,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在危房改造中,她家获得4万元补助款,去年终于搬进了新房。对帮扶单位和工作队,她满怀感激,“他们对我们很好,我一千个一万个谢谢他们!”
2016-2018年,松柏村共有32户进行危房改造,已经全部完工验收,并拨付到户。其中,在“解放战争游击根据地村”李屋村,一个新建的居家养老院于2018年投入使用,李屋村7户五保户老人集中入住。
“叔啊,我们来看看你。”陈育东走进养老院,和今年67岁的李国如打招呼。李大叔记得很清楚,2018年7月8日,那一天,他从原来住的危房搬到这里的新家。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从12岁开始学做木工,练就了一双巧手,村里人都找他做过物美价廉的木椅。现在,他不做椅子了,在养老院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
在抓好筑牢民生保障的同时,工作队结合松柏村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做好特色扶贫产业。以帮扶资金50万元入股连州市扶贫“双到”基金项目,为期10年,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5万元。通过入股连州市潭岭水电厂、龙坪镇自来水项目、连州市祥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当地效益较好的特色扶贫产业,持续增加了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收入。
龙坪镇党委书记陈义华说,近年来,龙坪镇通过党建引领扶贫,以“造血式”扶贫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农业+旅游+产业+扶贫”的发展模式,打造了一批长效扶贫产业,筑牢了脱贫根基。截至目前,全镇有相对贫困人口742户1499人,2018年实现脱贫户708户1416人,实现脱贫率94.46%,贫困发生率由3.83%降到0.21%。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陈义华表示,将继续打造勇于担当的基层干部队伍,实施村“两委”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引导村干部利用业余时间增长知识提升学历。其次,找准职业教育优势与扶贫产业的结合点,鼓励种植大户、养殖专业户、返乡高学历青年等人员参加“领头雁”农村青年人才培养工程,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新快报记者还了解到,龙坪镇通过自筹资金3200多万元,启动了覆盖全镇10个行政村,80多个自然村的村村通自来水建设工程,建成后将解决22000名群众的饮水问题。预计将在明年春节前全面完成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难的问题。
连州市: 2020年6月前 66个相对贫困村全部退出
新快报记者从连州市获悉,截至2019年10月22日,连州市建档立卡贫困户8044户17071人。被标识脱贫7640户16205人,占全市贫困人口94.93%,未标识脱贫404户866人,占5.07%。
连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谢凯华表示,将进一步巩固脱贫户帮扶成效,细化未脱贫帮扶措施,确保2019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不返贫,实现2020年6月前66个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人口全部稳定退出的目标任务。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的根本出路。在连州菜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建设如火如荼。谢凯华说,核心区拟打造面积1000平方米的农业电商平台,“把消费平台引到田间地头”,实现贫困村、贫困户、扶贫产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让农产品不愁卖,贫困户不愁收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长效脱贫。
目前,连州市正在积极准备申报连州水晶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今年,连州市还印发了《广东省连州市富硒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要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性机遇,围绕“岭南硒谷·长寿连州”的定位,做强做大以富硒菜心、富硒水晶梨等为主导的富硒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