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3日 星期一 晴
刚接到自己要赴南澳县城西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的时候,我的脑袋是懵的。当时我刚刚转业到地方不到四个月,对单位科室的工作才稍微有点熟悉了解,就又要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完成一项自己从未接触过的工作,说没有想法和压力那是假的。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驱车奔赴南澳岛。当车行驶到南澳大桥收费站的时候,看到“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那巨大的标语牌时,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军人的勇气不容我退缩,发自内心要打赢扶贫这场攻坚战。
我驻村所在的城西村是一个纯渔业生产经营专业村,位于南澳县城中心地带,共辖五个村民小组。村集体没有任何耕地,只拥有山林723亩。村民主要从事传统捕捞产业的拖网,流剌、钓业生产和近海渔、贝、藻类养殖业。由于以前岛上交通闭塞,经济条件不好,许多文化较高的村民都离开海岛到汕头或其他城市生活,南澳大桥开通后,人才才有所回流。总体而言,村集体产业单一,人才缺乏,经济基础依然比较薄弱。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走访了贫困户黄木坚家。黄木坚是四级言语残疾人,没有劳动能力,和儿子黄奕彬相依为命,帮扶前房屋只有不到20平方米,屋顶漏水严重,地板破旧,门窗缺失,水电老旧,根本无法正常生活。前任工作队看到这个情况后,对他们的房子进行合理规划,积极协调联系上级业务保障部门和帮扶单位筹集资金约6万元,帮助他们进行危房改造,并为其购买了电视、家具、厨房厨具等生活配套设施。如今他们父子已经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四层小楼房(每层大约18平方米)。
工作队还热心为黄奕彬联系铝合金门窗加工等技能培训,目前他已经熟练掌握技术并且可以独立做工,每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看到他们父子脸上的笑容,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扶贫工作的意义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是要为老百姓分忧解难,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从黄木坚家里出来,走在三角井路上,看着那一幅幅反映渔民生活历史的壁画,讲述着城西村渔民的生活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远处城西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规划设计建设项目展板,更是在提醒着我们扶贫工作任重道远,脱贫攻坚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纸上,需要我们做的工作还很多很多。
我将和我的队员们一起,怀揣着一颗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做事的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把各项工作做好,带领城西村的群众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作者:康飞舟 汕头市南澳县城西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