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眼科的手术非常精细,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其中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患者接受手术时,必须平躺在手术台上。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下称白云医院)眼科成功为一名驼背近90度伴耳聋的高龄老人实施白内障手术,术前准备花尽心思,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至0.6。
78岁的张婆婆近年来视力逐渐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大,右眼视力更是每况愈下,尽管曾在当地医院确诊双眼患有白内障,但她却抱有侥幸心理,不积极治疗。近两个月,张婆婆的右眼恶化到几乎看不清东西。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白云医院眼科门诊。
眼科主任刘嘉福接诊后,发现张婆婆不仅驼背严重,还伴有耳聋,畅顺的沟通成了难题。经刘嘉福耐心、充分地沟通和细致查体后,确诊患者为重度白内障,右眼尤其严重,如果不立即手术,极有可能致盲。“由于张婆婆白内障程度严重,晶体较硬,加上驼背严重,且耳聋,都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刘嘉福表示。
门诊护士马上为张婆婆做术前检查,确认符合手术指征后收入院。
按照计划,本次手术将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白云医院眼科学术主任俞晓艺教授主刀,为张婆婆实施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该手术对患者的配合度要求较高,不仅体位要平卧,且身体、头部、眼睛都必须保持固定不动,否则稍有不慎,可能会直接导致手术失败,患者失明。
对于驼背严重的张婆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就是患者体位。“患者驼背近90度,不能平躺,术前需要借助棉被为其搭建一个舒适的‘平躺体位。”白云医院眼科负责人刘嘉福表示。
术前,护士先给张婆婆的背部垫了一层厚厚的毛巾,以提升舒适感。随后在张婆婆躺手术床上前,根据其身材比例,在头颈部和腰以下的位置先放置一定高度的被子,再由医护合力把她抬上床,最后再慢慢根据病人的反馈调整每个部位的被垫高度。
第二个难题就是沟通。“患者有耳聋,年纪也大了,沟通有困难。”手术最初计划用表面麻醉,但在教导患者做好配合的过程并不顺利,中间一度想放弃表面麻醉改成局部麻醉,但是由于局麻相比表麻有一缺点,就是患者的创伤以及疼痛感会增加。”因此,眼科丁一帆医生主张再给患者多一点适应的时间,在反复训练张婆婆的配合度之后,终于,张婆婆从最开始眼球乱转改变为能盯着光源不动了。
术中,俞晓艺主任医师与医护团队的默契配合,十多分钟就顺利为张婆婆完成手术。术后第一天,张婆婆感叹右眼看东西很清晰,复查视力恢复到0.6。“我很感谢住院期间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大家对我就像家人般体贴温暖。”张婆婆满脸笑容地说。
回想起这台特殊的手术,俞晓艺表示,由于患者右眼白内障较重,晶状体核比较硬,加上驼背、耳聋这些问题,都增加了手术难度,但科室医护并没有因为难度大就放弃,为了患者重获光明,大家一起努力配合,迎难而上,用最大的耐心和专业的能力,竭尽全力为患者的眼健康保驾护航,最终让患者术后露出开心的笑脸。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白内障患者群,在我国50-89岁的老年人中,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80%,而90岁以上的老年人白内障发病率高达90%以上。如果不及时治疗,白内障将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白云医院眼科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实行同质化管理,提供同质化服务,每年帮助近千名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
文图: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潘玉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