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17日-19日,由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主办,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与广东海洋大学承办的“第三届中国耐盐碱水稻发展论坛暨海水稻产业企业家论坛”在广东省湛江市开幕。现场还启动了“全民认种海水稻、共圆粮安中国梦”的海水稻认种活动,论坛提出成立中国海水稻产业联盟的倡议。
此次大会以“发展抗盐碱作物、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盐碱地改良,端牢中国饭碗”为主题,国内百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耐盐碱水稻产业链主要企业代表,政府管理部门人员,以及来自马来西亚的专家和企业代表等400余人就耐盐碱水稻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新动能,与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提到,我国盐碱地总数约15亿亩,有水稻种植潜力的盐碱地达1亿亩,是重要的战略后备耕地,有望利用科技,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到2030年推广种植海水稻1亿亩。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已培育了30多种耐盐碱作物和蔬菜,创制了相应盐碱地的种植规程,选育的多个耐盐碱作物新品种已在全国各地大面积示范推广。湛江市政府表示,将加大对耐盐碱水稻及其他耐盐碱作物产业的支持力度,希望广东海大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能培育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同时也希望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各分中心和参建单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研发和试验条件,组织开展协同攻关,加快试验、品种鉴定和示范推广,共同为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通讯员 陈碧泉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