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18日-19日,探索视网膜疾病前沿技术和临床诊疗热点的世界级学术论坛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IRS·2023)在湖南长沙举行。高峰论坛由爱尔眼科医院集团主办、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协办,围绕十大议题,涵盖视网膜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方方面面,从视网膜细胞生物学到高清影像技术的应用,再至疑难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来自北美、欧洲、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位国内外视网膜疾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为海内外同仁带来一场“专业盛宴”。截至大会闭幕,在线观看论坛直播人数超500万人次。
就普通民众而言,眼底视网膜疾病或许鲜有听闻,但在眼科领域,却“大名鼎鼎”——它将一众损害人类眼健康的重要疾病统统收入囊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实际上,眼底视网膜疾病并不只“盯”上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早产儿同样是其“偏爱”的对象之一。在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率为2.54%-31.65%,是目前儿童盲的首位原因。
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生物系主任John E. Dowling不仅是视网膜组构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也是视网膜神经环路生理分析领域的先驱。他在致辞中表示,他与参加此次论坛的多位中国专家学者共事、合作过,在视网膜疾病领域,这些专家学者的诸多学术研究为全球的眼底病学科乃至眼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让中国在全球眼科界变得举足轻重。
在IRS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唐仕波看来,促进人才培养和医疗技术发展、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增进国内外专家友谊,是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长年举办的源动力。而搭建一个推动、促进全球科研学术与视网膜疾病防治技术交流的大型、高端、国际平台,离不开每一位参会者的支持与付出。
本次论坛,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分享的学术研究结果涉及到纳米线人工视网膜介导的视功能评价、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常见病因和治疗原则、复杂黄斑部疾病的个体化医学、IRD影像及基因药视网膜下注射、眼观心脑肾病智能化诊疗体系,以及对葡萄膜炎深入研究等多个方面。他们与参会的400余位眼底病医生一道,展开多角度,多方位的学术交流和探讨。期间,基础研究、视神经再生等前沿学术领域成为大会焦点。
John E. Dowling教授、杨雄里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国辉、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正林均发表了自己专业领域的主体演讲,爱尔眼科的专家们也以专业严谨的态度,相继分享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总院长、爱尔眼科研究所所长唐仕波在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探索》的学术演讲分享了其团队分别在表观遗传学,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节律基因调控以及DME防控等方面对DR的发病机理进行的相关探索。爱尔眼科眼底病学组组长、爱尔眼科医院集团黑龙江省区总院长彭绍民谈到了《FGF-21/FGFR1通路在干性AMD中的机制研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副组长、爱尔眼科北京特区副总院长彭晓燕则做了《兽用抗蠕虫药物相关视网膜毒性》的报告。
“过去20年,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经历了一次次大浪淘沙的洗礼,但每一场都能结出累累硕果,且越办越好。”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表示。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全球总裁李力则表示,今后,爱尔眼科将继续依托强大的综合优势,持续推动眼科临床诊疗、注重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眼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发展,不断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为广大人民提供专业、精致、安全的眼科诊疗服务。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陈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