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欣赏“蒙娜丽莎”,甚至一人独享整个展厅的美妙体验,这个暑假,可以在浦东美术馆获得。
4月23日至9月1日,浦东美术馆携手西班牙普拉多国家博物馆,在上海隆重呈现了“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
普拉多博物馆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博物馆之一,这次展览是它在中国举办的展览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光辉时代”汇集了该馆馆藏70幅油画真迹,其中16件作品是首次离开西班牙,9件首次离开普拉多博物馆,超半数作品首次亮相亚洲。这些作品不仅是世界闻名的伟大杰作,更是西班牙历史上科学、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达到巅峰的生动见证。
普拉多版《蒙娜丽莎》为已知最古老临摹画作
展览由一个特别策划的“聚焦单元”和十个“主题单元”构成。其中,聚焦单元呈现了普拉多博物馆馆藏中最具历史价值的特色作品之一:普拉多的《蒙娜丽莎》。聚焦单元位于一楼,主题单元位于三楼。
日前,记者在浦东美术馆,近距离观赏到了这幅“普拉多的《蒙娜丽莎》”。与卢浮宫的那张相比,它的色泽似乎更鲜亮,人物背后的景致也有明显不同。
为何一楼整个展厅,会单独给予了这张画作?
现场资料显示:“普拉多版《蒙娜丽莎》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蒙娜丽莎》临摹画作,且在达·芬奇的指导下,于其工作室内完成绘制,或者至少部分创作与达·芬奇的原作同步。这些研究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这位伟大天才的工作室是如何进行创作的。”
它曾一度也被认为是达·芬奇的作品。“这幅《蒙娜丽莎》最早的记载可追溯至1666年,它作为费利佩四世的收藏,被列入了马德里阿尔卡萨宫的藏品目录。当时,此作被认为是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但仅被视为一幅女性肖像画,并没有被称为《蒙娜丽莎》。随着马德里王宫的建成,这幅画作从阿尔卡萨宫迁至新王宫。”
随后,它成为了普拉多的蒙娜丽莎。“1819年普拉多博物馆成立后,这幅作品被纳入馆藏,并正式被称为《蒙娜丽莎》。然而,根据让·洛朗的照片记录,到了1871年,此作的作者归属受到了质疑——它不再被视为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而是被归为复制品。普拉多的《蒙娜丽莎》一直被展示于意大利绘画区域:与16世纪的其他肖像画并置展出,或与众多意大利艺术家的作品一同陈列;无论是在普拉多博物馆的中央画廊,还是某个特定展厅内(直至2011年进行修复之前)。”
对它的修复和研究,在2012年引发了艺术界的轰动。“2011年,为筹备2012年卢浮宫博物馆围绕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圣安妮》策划的特展,普拉多博物馆的数个研究室对普拉多版《蒙娜丽莎》进行了修复。一系列的全面研究和技术分析也相继展开,并在2020年借助新技术再次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与达·芬奇的其他相关作品(包括卢浮宫版《蒙娜丽莎》)的比较,研究人员得出结论:普拉多版《蒙娜丽莎》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蒙娜丽莎》临摹画作。”
在本次“光辉时代”展厅之中,画作修复过程的照片、研究期间拍摄的作品照片以及其他与研究发现相关的图像,和这幅原作一起清晰呈现在众人面前。
谨慎精彩的画作修复过程
在修复工作启动前,研究人员进行了各类照片的拍摄与分析,确认了深色背景之下隐藏着风景,而现有的深色背景是在原作完成很久之后才添加的。值得注意的是,这层黑色涂覆在一层清漆之上,而非直接施加在原画之上。基于这些发现,去除黑色涂层以恢复背景中的原始风景,被视为一项谨慎的决定。先前的清漆层导致作品变黄、变暗,因此在修复过程中也将其清除。
■新快报收藏周刊记者 潘玮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