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8月26日,由广州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东省区域发展蓝皮书研究会、广州市城市学研究会共同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进广州新质生产力发展研讨会暨《2024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成果发布会”在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举行。此次会议旨在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广州新质生产力在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
在此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广州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提升展开了深入探讨。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等对于广州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专家们表示,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定位,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根据《2024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23年,面对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和新旧动能结构性调整压力,广州始终保持一以贯之的战略定力,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全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激活新质生产力、提升城市能级。在流量活力释放、结构优化见效、新兴动能蓄力等积极因素持续累积下,广州市经济运行在承压中稳步恢复,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同步提升。
2024年,广州经济稳的基础继续夯实,进的力量不断积聚。同时,广州面临工业增长疲乏、有效需求偏弱、工业大项目接续不足等困难挑战,建议继续优化区域经济结构,聚力推进制造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大投资项目储备和城市更新力度;努力把城市规划引领、枢纽能级支撑、市场空间赋能的有利条件转化为增长动能;形成政策措施合力,发挥科技创新引力,挖掘扩大内需潜力,树立标杆示范加速“两业融合”,采取综合策略应对房地产业复苏挑战,在攻坚克难中不断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广州新质生产力深度激活,产业与市场动态共振
当天,广州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广州蓝皮书:2024年中国广州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指出,广州新质生产力深度激活,产业与市场动态共振。
技术创新引领的“新产业”厚积薄发
科技创新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变量,近几年,广州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之进,拓产业创新之路。广州市R&D经费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2年R&D经费规模达近千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提升至3.43%。在多年的研发投入积淀下,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不断向新迭代,2023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超65万辆,占整车产量的比重突破20%,较2022年大幅提升10.5个百分点;自主新能源车品牌广汽埃安累计产量破百万辆,成为全球产量最快破百万辆的汽车品牌,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医药制造业在传统优势领域和生物制品领域同步快跑,全年中成药产量增长30.8%。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步伐加快,广州市工业投资连续22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全年同比增长25.9%,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较2022年提升1.3个百分点,为孕育更多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高附加值导向的“新服务”崭露头角
广州服务业占GDP比重超过70%,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在融合发展中塑造竞争优势,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2023年,广州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6万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6.6%,较2022年提升2个百分点。高端专业服务业展现活力,1~11月(错月数据)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8%,其中,会展等商务活动接连不断,带动会展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倍。“微笑曲线”两端发力,在市场环境改善下,商务营销需求增加,广告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5%。
数字融合催生的“新业态”欣欣向荣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深入推进,生产力数字化成为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近几年,广州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品保持较快产出。以网络购物、直播带货、数字文化为代表的数字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表现活跃,2023年,广州市限上批发零售业网上零售额占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升至25.7%,限上住宿餐饮业网络餐费收入增速稳定在20%以上。其中,融合了实体门店与线上购物优势的即时零售渐成潮流,具有即时零售特征的朴朴超市、美团象鲜科技持续释放潜力。游戏动漫、新媒体娱乐、娱乐智能设备制造等16个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行业延续两位数增势,有力带动广州市文化产业稳步复苏。
市场活力充沛,加速新质生产力集聚
2023年12月末,广州市场主体总量达340万户,同比增长7.7%,全年新增市场主体54万户。世界500强企业由4家增加到6家。作为经济运行重要支撑的“四上”企业培育成效持续显现,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704家,同比增长13.1%,12月末在库“四上”企业近4.42万家,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规模。其中,最能显现市场活力的民营经济韧性增强,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先于规上工业释放企稳信号,其产值同比增速自6月转正后一路上扬,全年增长7.1%,成为广州工业增长的主要支撑,市场主体生力军的活力可见一斑。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