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去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4名单身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社交圈固定、宅、不喜社交和不善于表达是年轻人恋爱交友的三重困境。58.7%的受访青年期待有关部门积极举办交友活动,拓展青年交友圈。那么,广州有哪些活动适合青年人拓宽朋友圈?又有哪些公益交友活动呢?日前,新快报记者采访了多名在穗单身人士和深耕婚恋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采访发现,当下,不管是公益还是收费活动,进群挂资料是相亲过程中一种常见的方式,行内也俗称“放盘”。有专家坦言,鼓励相亲的多元形式,但要注意信息安全。
探访:
形式多样,殊途同归为扫码进群
经常去天河公园相亲角跑步的小孙发现,这里每逢周末下午都会举办相亲活动。有人直接在现场寻觅良缘,有人让父母或者亲朋好友出来蹲守,单身人士在这里变成一张张A4纸,供人查阅。小孙往返走一圈下来,有几名异性搭讪,年龄从25到50岁不等,也进了两三个群聊。记者走访发现,在这里,退休的父母比子女更加积极。朱阿姨说,有时会碰到虚假的信息,也有一些中介机构出来为群聊拉人头,但也有认真找对象的。
类似的将个人信息凝练为几行文字(有些配有图片)的场合,还有街头流动相亲角,比如科韵路地铁站和天河体育东路附近的流动相亲小摊位。冯先生说,自己关注科韵路相亲角有一段时间了,此前他在地铁口听露天演唱时,遇到合适眼缘的人会上前搭讪,现在没有露天演唱了,自己时不时会过来翻翻“简历”有无上新。周边的市民表示,这种流动摊位基本没人看守,附有二维码可以进群,白天比较少有人关注,晚上基本上有男生一人,或者女生结伴两三人前来查看。
像小孙、冯先生之类的单身青年表示,期待广州有相关部门举办公益交友活动,以防花钱还担心受骗。其实,在广州,公益的婚恋服务并不少,日前,记者探访了小北社区相亲阁和广州市青年文化宫青年婚恋服务研究中心。这里同样设置了群聊,方便为有需求的单身人士提供服务。有市民说,相比于流动摊位,社区相亲阁的成功率会更高一点,因为双方普遍距离较近。
草根红爷社区月老说:
牵线搭桥为群众锦上添花
在越秀公园东门的小北志愿驿站,有个公益的社区相亲阁。路过这里的单身男女,可以登记资料,添加公众号,并关注推送文章“红爷放盘”。有心动瞬间时,人们便可联系志愿者牵线搭桥,并线下互动。
越秀区小北志愿驿站站长是有着近20年婚恋介绍经验的“红爷”陈少东。他向新快报记者介绍说,在父亲的老家的风俗习惯中,帮人做媒被认为是在做好事,父母也有帮别人介绍对象的经历,耳濡目染之下,他渐渐成为帮人牵红线的“红爷”。
如何看待婚恋介绍这件事?陈少东将它理解为“锦上添花”。他坦言,自己的行为曾在2019年,被媒体评为感动广东十二个事迹之一。“其他人多是些救死扶伤的事迹,而我这‘小打小闹的’,顶多算锦上添花。”
线下碰面试探眼缘
不同于青年婚恋服务平台严格的年龄限制,小北志愿驿站社区相亲阁的年龄范围更加宽广。虽然如此,但陈少东提到,超大龄相亲由于个人财产等问题,普遍成功率较低。因此,社区相亲阁主要面向青年群体。
陈少东向记者介绍道,以前他是通过打电话来介绍相亲,但渐渐地,相亲的人数太多,出现过张冠李戴的情况,因此他改变了相亲方式,不靠记忆,而是用本子逐一记录。他会记录社区相亲阁中,男方和女方见面的时间,这种做法是防止社区相亲阁中,男方和女方重复相亲的情况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他和志愿者们管理着29个相亲群聊,在里面更新放盘信息。不过,在他看来,谈恋爱不应该在聊天软件或者电话上聊太多,一定要出来见面,他不会让男女双方在见面前互换微信。“如果不符合眼缘,聊太多也没有意义。”
陈少东认为,现在谈恋爱应当综合考虑,不能看到相亲资料就否定他人。他建议,如果相亲方看到符合自身基本情况的,兴趣爱好能接受的,择偶要求自身也符合的就争取见一面,说不定能遇上符合眼缘的。
陈少东说,自己会把关每个相亲者发给他的相亲资料。他认为在社区相亲阁,相亲资料有几种是不合适写进资料的,收入也是其中之一。陈少东向记者解释道,相亲方在相亲资料里面写下的收入情况,他们无法判断真假。另外,把收入情况放在相亲资料里,也可能会让其他相亲方产生压力。
婚恋研究中心专家说:
鼓励相亲的多元形式,但注意信息安全
1982年,全国第一家经市政府批准,专门给青年介绍“对象”的场所——广州市青年婚姻介绍所成立了,如今转型升级为广州市青年文化宫青年婚恋服务研究中心。据了解,该中心在线下引入了一系列与婚恋相关的相亲服务、心理咨询、炼爱学堂等公益项目。其中的“炼爱学堂”婚恋课程通过开展婚恋教育,向市民普及婚恋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婚恋技能,解青年婚恋之惑。
市青年宫青年婚恋服务研究中心主任胡展鸿表示,社会青年文化多元也催生了更多的社交要求,多元的相亲形式,才能促进行业发展。近些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婚恋社交服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婚恋机构以专业化的婚恋服务来满足青年人对婚恋社交的需求,这是好事。在广州,频频出现在繁华路段的街边相亲角与社区相亲较为相似,是婚恋市场本地化的创新。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是为陌生的单身男女提供传情达意的平台,鼓励年轻人多接触、多交流、多尝试。
在胡展鸿看来,婚恋机构的专业化、职业化是大势所趋。但随着业务的开展,婚恋市场也出现过婚骗、婚托、个人资料流出等情况,在参与相亲角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信息安全、伪造信息等风险。因此,他认为,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以及核对个人身份信息的真伪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婚恋机构以及相亲角工作人员,也需要对相亲者个人信息进行严格把控。
青年脱单需要主动性
年轻人如何有效脱单?胡展鸿认为,对于相亲者来说,主动性十分重要,要有很强的找对象的动机和想法,成功率才会高。否则,在群聊中像“僵尸粉”般,仅挂个资料,而不来认识相亲对象,相亲也起不到效果。
“个人主动投入经营关系才是幸福的关键。”他提到,如今,单身青年的联谊更为崇尚自然的社交,在社交活动中调和双方的交流和感受,可以通过寻找休闲文化的方式来增进彼此的了解。胡展鸿带记者参观了广州青宫婚恋研究中心的几处文化设施,包括电影院、展览、可容纳约100人的自由活动场地。在这里,青年们“落班有游戏”,可以体验飞盘游戏、篮球比拼、电影观看、自制手工、狼人杀等活动。
他提到,市青年宫红娘志愿服务队于2023年10月组建成立,队伍中的第一期红娘志愿培训班学员已经开展了40多场婚恋交友活动,涵盖电影、桌游、阅读、探店等主题多样的社交活动,服务单身青年超700人次,通过实践锻炼,帮助红娘志愿者加深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和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以更好地帮助单身青年轻松拓宽朋友圈,打破社交天花板,遇到自己的另一半。
文图:新快报记者陈慕媛 林钢威 实习生黄越诚
部分受访者为化名,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二维码已作模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