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清远市惠娅皮具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进驻花都·连山乡村振兴孵化基地,随后一个月已完成了2批出口订单……进入乡村振兴车间,经过培训的妇女走上生产线,机器作业声不绝于耳,车间内一片忙碌景象。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广州市花都区驻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永和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与永和镇党委、政府携手并进、共同发力,抓住产业这个强镇兴村富民的根本,结合“花都所能”和“连山所有”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功引进花都优质企业落户永和镇,以乡村振兴小车间托起群众就业大民生,为镇村高质量发展培育新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筑巢引凤
产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
“这份工作比原来的工作更稳定,经过培训,已经上手,速度还可以提高。”在进驻花都·连山乡村振兴孵化基地的清远市惠娅皮具有限公司(下称“惠娅皮具”)生产车间里,务工村民朱大姐告诉新快报记者:“每月3500到4000元的收入,还是挺不错的”,而且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花都·连山乡村振兴孵化基地位于永和镇道班院内,总投资854.1万元,包括花都捐赠资金100万元以及驻镇帮镇扶村项目资金,于2024年10月建设完成。
今年7月,由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道、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供销联社组团成立的新一轮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永和镇,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吸引多家大湾区企业到永和镇投资考察,大力推动惠娅皮具进驻基地。
扶上马,送一程。工作队队长欧阳光带队深入基地,问需于企,及时协调县、镇多部门和施工方解决项目推进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加快建设、顺利投产。同时,协调镇相关部门发动基地对面住户搬迁,助力企业完善员工餐厅、停车场以及托儿场所等配套设施。
“目前培训的员工约150人。稳定就业的普通工人约50人,月平均工资约3500元。第二条生产线正在抓紧建设中。”惠娅皮具现场负责人万方元表示,公司以生产皮具、手袋等外单为主,未来年产值可达到4000万元,预计提供就业岗位约300个。
为破解招工就业“两头难”,工作队在用工企业和务工群众之间搭建供需精准对接的桥梁,带动农村留守妇女灵活就业,引导外出务工群众返乡就业,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队申请花都区对口帮扶协作连山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采购企业所需生产设备,所购设备资产归属于永和镇卢屋寨村委会等村集体,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约8万元的稳定收益。此外投入40万元,利用基地楼顶建设光伏项目,每年增加镇村资产收益约4万元。
绿色兴农
突出特色发展优势产业
“我们购置了一套先进的大米加工生产线,带动群众就业30多人,人均月收入4000到5000元,进入生产旺季,工人收入会更高。”在广州市花都区消费帮扶善待家连山金爵米业基地,清远市金爵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龙昌英说,公司作为连山稻菜茶、连山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实施主体单位,创建丝苗米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5000多亩,新建了一座年加工产能2万吨大米加工厂,实现“产加销”一体化。
立足永和镇“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现状,工作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鼓励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优势产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培育现代农业,擦亮特色产业金字招牌,发挥企业联农带农作用,探索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产业富农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公司提供种子和技术,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农户种的优质稻,今年,一亩有机稻可以给农户带来1600元到1800元的收入。”龙昌英告诉新快报记者,工作队积极牵线搭桥,开展消费帮扶,加强产销对接,助力“连山大米”等特色农产品出山入湾,坚定了公司做大做强的信心,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农户发展优质丝苗米种植,走好增收致富新“稻”路。
农民种出来、养出来的产品,怎么卖出去、卖得好是农户头疼的问题。工作队坚持沉到基层一线,深入壮瑶宝生态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绿源油茶发展有限公司等关键生产源头及展示平台进行考察,在后方组团帮扶单位大力支持下,协助当地农业企业对接农副产品销售平台,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消费帮扶,今年10月份以来累计消费帮扶约73万元,同时严把帮扶产品质量关,确保消费帮扶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
此外,工作队多次到广州供销农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产品展馆调研,重点了解蜂蜜产品的产地、品种、包装、销售等信息,指导永和镇蜂蜜养殖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品牌意识,提升产品质量,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力提速
产业兴旺引领乡村振兴
日前,新快报记者来到位于永和镇永梅村委会的蒙峒古村,与参加花都区新华街“两新”综合党委开展的“户外课堂”主题党日活动的党员们不期而遇。从大家声情并茂的分享中,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和美乡村找到了向往的“诗与远方”。
新华街“两新”综合党委有关负责人告诉新快报记者,此次主题党日活动,组织了50多名党员走进清远连山等地乡村,包括新华街牵头组团帮扶的永和镇永梅村委会蒙峒古村和桂联村村委会石坪村壮瑶文化部落,通过深入了解帮扶的经验做法和阶段性成果,引导广大党员为“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聚焦“百千万工程”和绿美生态建设,近年来,连山立足丰富生态资源和民族特色禀赋,以提速“三地活化”改革探索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文旅体康”融合高质量发展,培育永和镇等镇打造文化旅游特色镇。
在花都区组团单位聚力帮扶下,永和镇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录、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等殊荣。石坪村开展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资源活化改革探索,为推进“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提供了“石坪样板”。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下一步,工作队将继续牵牢产业这个“牛鼻子”,根据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在产业发展和消费帮扶上下功夫、求突破,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集聚成群、“农文旅体康”深度融合,不断激发释放镇村发展活力潜能,扎实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新成效、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 飞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