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拥抱科技创新,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
三月羊城,春意盎然。作为千年商都的广州,正以蓬勃之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吹响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号角,主动拥抱科技创新,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正在描绘一幅“经济更强、产业更优、能级更高”的现代化新图景。
解码“12218” 擘画产业新蓝图
根据“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总体要求,广州市出台了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力争到2035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产业创新能力和高水平人才队伍居世界前列。
“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提出,源于广州对城市定位的深刻把握。广州围绕“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即六大城市性质、四大核心功能),整合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擘画出清晰的发展路径: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一个总体要求,把握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数智化绿色化“两化转型”两个主攻方向,打造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等6个未来产业以及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8个现代服务业。
这一体系既是广州应对全球产业变局的“战略密码”,也是其扛起经济大市担当、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路径。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的关键节点,广州站在GDP超3.1万亿元的新起点,亟须破解“居高如何望远”的命题。“12218”,正是在上述背景下谋划出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蓝图,是广州的战略之举、关键之为,是广州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数字密码”。
广州今年将通过“广州数智创新计划”“营商环境改革一号工程”“市场牵引场景开放行动”“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建设”四大举措,全力推动“12218”体系落地,全力拼出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新广州。
实干为先 构筑发展硬支撑
蓝图绘就,落实为要。
为提高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效能,广州明确工作方向,厘清工作思路,结合发展目标与自身优势,着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设立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新型显示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关键产业发展办公室,强化市、区联动形成合力。优先保障重大战略性产业项目用地,引导土地向重点产业、重大平台集中。做强资金支持,为产业提速,按照每年不少于1%的比重增幅,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产业投入强度,2030年达20%以上。
各区围绕“12218”产业蓝图,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选准产业、细分赛道,因地制宜打造有特色、有亮点、有品质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
越秀区动员全区上下积极融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提质发展“3+3”核心产业体系;海珠区深化实施“数字经济全员全域三年规划”,全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天河区提出全力构建“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到2030年形成千亿引领、百亿竞发、梯次接力的产业发展格局;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构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打开高质量发展时代之门的密钥……
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项目是第一载体,有产业、有项目才有发展、有未来。3月中旬,广州公布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今年重点建设项目共998个,年度计划投资3815亿元。可以预见,产业项目的纷纷落地,将进一步夯实广州重塑新优势、激发新动能的基础。
传统产业“老树新枝”,新兴产业“拔节生长”,未来产业“蓄势待发”,广州的产业变革之路,是一条以创新驱动突围、以开放引领升级的奋进之路。广州将以实干之姿,纵深推进“12218”,全力描绘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壮丽画卷。
一线探新
做强战略性产业集群
抢占产业新赛道
在“12218”体系中,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被赋予“立柱架梁”的重任,其中包括超高清视频与新型显示等6个新兴支柱产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等5个战略先导产业。
半导体产业“破壁突围”
走进位于黄埔区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粤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粤芯”)。记者现场看到,在粤芯无尘车间内,一台台天车沿着既定的轨道有条不紊地穿梭,将物料精准地运送到各个工艺流程区域,完成光刻、蚀刻等关键步骤。
粤芯是广东本土自主培育的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实现了广州自主培育集成电路制造从“0”到“1”突破。AI技术的爆发式应用,推动芯片需求的显著增长。作为广州建设“全球半导体创新第三极”的核心引擎,粤芯通过12英寸特色工艺生产线构筑技术壁垒,已助力国产芯片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实现进口替代。粤芯总裁及首席执行官陈卫表示,粤芯与时俱进,正在AI领域积极进行产业布局,“期待与各行业同仁一起努力,在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浪潮中体现广州的作为和支撑。”
低空经济“振翅高飞”
把目光投向天空,一个万亿级产业正在崛起——低空经济。广州把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列入“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先导产业,剑指万亿蓝海。尤其是在应用场景拓展方面,广州低空经济正在“飞入”千行百业,涵盖交通出行、低空文旅、物流配送、农林植保等多个领域。其中,极飞科技就是典型代表。
极飞科技公共事务总监钱姝婷介绍,自2015年发布首款植保无人机以来,如今极飞的智慧农业科技产品已应用于7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业务占比约为30%。随着研发的不断深入、技术的不断成熟,极飞科技农业无人机售价从20万元降至4.8万元,大部分消费者已由无人机职业飞手变成家庭农场用户。
目前,广州拥有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超4000家,其中核心企业约65家,包括亿航智能、小鹏汇天、极飞科技等“全球独角兽”企业。《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广州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通航基础设施和飞行环境明显改善,以高端智能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低空领域技术创新水平全国领先。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