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中国生物医药的发展成果再次成为焦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赵宏提到了一项震撼全球新药研发界的重大成果:“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企业生产的新药击败全世界最畅销的抗癌药,这其实只是一个缩影。”
这款创新药,正从位于黄埔区的康方生物中新广州知识城生物制药基地的产线走出,为全球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生物医药产业是黄埔区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该区内的生物医药企业,不仅有康方,还包括百济神州、阿斯利康、恒瑞医药等多家巨头,目前该区集聚生物医药企业4800家,生物医药产业总体呈现出规模壮大、创新升级、空间优化、人才集聚、生态向好五大特点。全区每年新增新药临床批件近百张,占全市90%以上,连续4年全省第一,跻身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第一梯队。
产业规模爆发增长 从“千企集聚”到“全国标杆”
今年3月8日,康方生物的新药效果获得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肯定,依沃西单抗相较于帕博利珠单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有望成为PD-L1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选择。
这款新药依沃西正是在康方生物中新广州知识城生物制药基地生产。黄埔区得天独厚的生物医药营商环境,无疑给彼时正在成长期的康方带来极大的助力。
2017年,康方生物的生物药产业基地选择落户中新广州知识城,从拿地到投产仅需要18个月的时间。康方生物公共关系部高级总监杨俊坚表示,如此迅速的建设速度为康方后续的商业化进程起着关键作用,从落户、融资、发展到研究创新激励等各个维度,黄埔区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让康方生物在全球双抗赛道的竞争中更有优势。
一大批像康方生物这样的优秀企业集聚拼出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新版图。“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有很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的氛围土壤,这也是百济神州持续加码的底气。”作为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的百济神州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制药需要非常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和集群效应,离不开政策支持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在黄埔,这样的“化学反应”不断在发生,所得成果成为全国标杆——生物岛实验室研制出全国首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百济神州替雷丽珠单抗注射液是获批适应症数量最多的PD-1抑制剂;麓鹏制药自主研发的洛布替尼成为中国首个被认定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突破性疗法的BTK抑制剂;瑞派医疗成为全国首个取得一次性使用电子膀胱内窥镜Ⅲ类注册证的企业……
持续加大力度扶持企业 打造生物医药全产业链
一系列知名企业的进驻和成长,深度嵌入到黄埔区的产业链条里,并形成了“科技研发在广州国际生物岛、成果转化重点在广州科学城、生产制造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空间分布。
除了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该区更是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出一揽子服务,精心呵护区内生物医药企业发展壮大。广州开发区国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此前率先全市出台暖企政策,简单而言就是最直接的——降租。已推动区属国企厂房平均月租金下降近三成,惠及承租企业432家。
“我们在生物岛一共有3000多平方米,从去年起,生物岛国企物业的租金整体下调,我们的租金降了40%,算下来我们每年能节约几十万元,”好易康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研发供应链中心总经理黎燕华介绍,这节省下来的几十万元租金,意味着他们以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品牌推广。
除了降低物业租金、调整物业管理费,黄埔区对生物医药企业的呵护远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该区愿意为企业引育“耐心资本”,投早投小,孵化硬科技的初创企业。
今年,广州开发区国资局发布《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科技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直接股权投资实施细则》,提出建立直投资金风险容忍机制,在受托管理机构尽职尽责前提下,种子直投、天使直投单项目最高允许出现100%亏损,在创投业内引起广泛关注,被视为国资基金容错机制一次积极探索。
广州瑞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黎静说了一个小故事:2020年,瑞派医疗进入高速发展期,研发、生产、销售、招聘,四条线都要同步进行,遭遇融资困境。是一场政府搭桥召开的投融资会,为他们“搭了台”,银行迅速提供了一笔500万元的贷款。正是这笔贷款,让瑞派医疗得到了喘息机会,并且迅速掌握了市场主动权,迎来了后续的融资机遇……
得益于全区上下合力深耕生物医药产业,黄埔区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涵盖药品、器械、试剂等领域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重磅项目不断“上新”。3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牵头建设的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在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生命科学领域的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将绘制人体中全生命周期的细胞时空演化图谱,在试剂、仪器、软件和数据等方面产出一批创新性科技成果和产品。
人才引领产业升级 政策、平台、生态、服务“四链融合”
“广州黄埔有攻破医学难题的实验室,更有成就理想的星辰大海。”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实验室主任钟南山录制视频为黄埔向生物医药人才发出诚挚邀请,视频迅速传遍网络。今年3月16日,广东省“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吸引众多学子来粤求职,黄埔区提供的生物医药产业岗位十分吸睛,名人大咖的视频则为招聘会打响了头炮。该区还邀请大咖企业家、专家学者、资深人力总监等,打造首批500人规模的“靠埔就业经纪人”服务团队,只为吸引更多生物医药产业英才。
近年来,黄埔区成建制引进钟南山、徐涛、王晓东、赵宇亮等院士团队,持续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区内形成战略科学家、优秀临床医生、卓越企业家三位一体的生物医药“人才天团”。
“黄埔区大力构建‘四链融合’人才支持体系,在政策、平台、生态、服务上持续发力。”黄埔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才工作局副局长马琳介绍。例如,组建生物医药领域子基金18只,累计投资人才项目92个、投资金额25.06亿元。
为了更进一步吸引高精尖人才,黄埔区推出了系列普惠措施。人才扶持方面,对研发费用超500万元的科技型企业按比例分档扶持,最高1500万元;对符合政策的项目企业按转化情况给予单个项目最高800万元资金支持。
数说黄埔 生物医药军团 加速度
2017年,全区生物医药企业主体数仅1000家,如今已增长至4800家,增长了3.8倍;其中,培育生物医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528家、专精特新企业382家。上市企业达到20家,占全市的74%。全区生物医药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实现翻倍,占全市57%。
黄埔区连续5年获批1类创新药上市,累计获批1类创新药9个,占全省50%,成为全省生物医药创新研发高地。
广东省首个药械注册指导工作站在黄埔区落地,实现“就近办理”“原地加速”,区内生物医药审评审批检验等事项提速20%以上。2024年,黄埔区内药品注册申报量为373件,比2018年增长超过3倍。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通讯员 徐洁芹 范敏玲 林文慧 黄三笑
图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