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深中通道首创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海中超大跨悬索桥,研制国内首台超大直径双模式隧道掘进机,万米级LED深海照明装备应用于“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开发新能源汽车超大型一体化压铸铝合金后地板结构件,刷新全球压铸机最大吨位纪录……4月25日,“高质量发展看广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32场举行,会上介绍广东省属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及一大批科技创新范例。
“过去一年,省属国资国企发展质量效益稳中有进,在助力‘稳经济’上彰显新担当。”广东省国资委副主任王晓昀介绍,2024年,省属企业资产总额2.73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7.8%,实现营业收入7022.05亿元、利润总额387.83亿元、增加值1600.28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57.8%、57.2%、41.8%。净资产收益率、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2.75%、2.42%,较2020年分别上升0.88个、0.91个百分点。全年已缴利税364.54亿元,完成省重点项目投资1278.12亿元,占全省重点项目投资的10.92%;“十四五”以来,累计已缴利税1855.75亿元,招收高校毕业生超过4万人,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235.53亿元、整体股利支付率超66%。
2025年一季度,省属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618.67亿元、利润总额90.96亿元、增加值395.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0.9%、9.5%、9.5%。
王晓昀指出,省国资委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施省属企业制造业投资五年倍增计划,更大力度布局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形成包括广东先进制造业产业投资基金、战略性产业促进发展基金、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在内的先进制造业基金群,累计认缴规模约700亿元,投资项目52个;组建100亿元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和50亿元的新型储能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海洋牧场、新型储能、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粤科发布”投融资服务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108个科创项目落地。2024年,省属企业制造业完成投资193.59亿元,较2020年增长35.9%;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642.02亿元,较2020年增长29.6%。另一方面大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近年来省属企业7个场景在国务院国资委创新赛中获奖,13个企业被评为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全力落实“两新”“两重”,2024年以来,完成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投资约183亿元、废钢销售41.32万吨、矿山尾矿处置约142.62万吨。
“作为我省科技创新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属国企是广东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也是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力量。”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夏奇峰介绍,广东省属国企近两年牵头或参与了131个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技攻关任务。2024年,省属企业研发经费投入169.58亿元、同比增长4.6%,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42%、同比上升0.19个百分点。
在此过程中,省国资委实施拓新工程行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科技创新赋能增效。在系列创新举措的带动下,省属企业涌现出了一大批科技创新范例,如交通集团在深中通道建设中牵头研发形成了首创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海中超大跨悬索桥等领域建造成套技术,多项原创技术破解了相关“卡脖子”技术难题,促进了世界跨海工程技术进步;建工控股华隧建设研制了国内首台超大直径TBM/泥水双模式隧道掘进机“华隧奋进号”;广晟集团佛山照明自主研发的万米级LED深海照明装备应用于“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实现深海照明产品国产替代;粤科金融集团鸿图科技成功开发新能源汽车超大型一体化压铸铝合金后地板结构件,刷新全球压铸机最大吨位纪录等。
“作为扎根实体产业的省属企业,广晟控股集团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制造业上,发展呈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广东省广晟控股集团董事长吕永钟表示,聚焦全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目前广晟已布局11个产业、15个细分领域,2024年战略性产业营收占比54%。被动电子元器件综合配套能力全国第一,Mini LED显示器件产能全国第一,照明器具制造能力全省第一。风华高科、国星光电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广新控股集团坚持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长期发展战略抓紧抓实,突出抓好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三个新’,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董事长肖志平介绍,2024年广新利润增长41.3%,蝉联《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上升至414位。一季度实现“开门红”,营收增长6.9%,利润增长23.2%。
数说省属企业新作为——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省属企业运营管理的高速公路里程达8181公里,约占全省70%;主导和参与建设省内铁路运营总里程5399公里,约占全省90%;主导建设的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等跨江跨海通道群建成通车,广汕高铁、广珠城际铁路等开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实现“1小时交通圈”;2024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7,636.9万人次、货邮量238.2万吨,均创历史新高;省内发电装机容量约4,419万千瓦,约占全省20%,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
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
省属企业承建的珠三角、粤东和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将惠及沿线6,150万人;原水综合处理规模5,899万吨/日,位居全国第一,服务人口超1亿人;投资建设运营的污水管网超8,000公里,污水处理厂440个,服务区域涉及全省80%以上地市;承担77%供港原水、48%供港活猪以及80%供澳活猪、90%供澳蔬菜服务,民生保障“压舱石”作用有效发挥。
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方面
省属企业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金、总规模50亿元的海洋牧场基金,引入多家龙头企业产业项目落户广东;在26个县(市、区)开展纵向帮扶工作,推进约234个帮扶事项;积极参与“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省属企业实施帮扶项目216个、消费帮扶总金额4.5亿元,为当地增加就业机会的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陆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