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金黄饱满,酸甜爆汁!百亩钦蜜九号黄金百香果甜蜜上市”“欢迎扫码下单……”百亩荒地变良田、藤上结出“致富果”,广州市驻梅州市平远县大柘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大柘镇工作队”)全体队员变身“推销员”,纷纷在朋友圈晒黄金百香果。近日,大柘镇近两百亩百香果基地迎来了丰收,饱满金黄的果实缀满藤蔓,浓郁的果香在微风中涌动,成为山野间一道充满希望的风景线。这份丰收,不仅承载着土地的馈赠,更凝聚着平远县大柘镇工作队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注入的强大动能。
广州社会力量出资、村集体负责流转土地、致富带头人负责管理,多方合作种果;引入种粮大户,盘活空心村闲置土地,试验航天水稻新品种……日前,新快报记者走访了解到,驻大柘镇工作队勇于开拓创新,成功探索出一条“资源互补式”产业发展道路,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资源互补补短板 百亩基地平地起
大柘镇虽是平远县县城所在地,但地形也属“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地多、耕地少、劳动力缺乏等问题长期制约着农业产业发展。由广州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广州市委军民融合办、广州市委金融办、广州市开放大学共同派出帮扶干部组成的驻大柘镇工作队进驻以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这是我们引进的新品种——钦蜜九号黄金百香果,超大果四五个就一斤了。”在墩背村的黄金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一垄垄黄金百香果挂满枝头,长势非常好。驻大柘镇工作队队员、墩背村驻村第一书记颜俭能指着树上的百香果告诉记者,这批百香果今年3月才种植,如今就可以采摘了,预计亩产可以达到3500斤。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有望实现既丰产又丰收。
驻大柘镇工作队队长杨国亨介绍说,百香果种植是工作队创新帮扶模式引进的项目。原来,工作队在农业产业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当地农户小面积种植的百香果亩产利润竟超15000元。当地有农户想扩大规模却苦于资金不足,于是工作队广泛链接广州各方资源,物色合作伙伴,最终促成了由广州社会力量出资、村集体负责向村民流转集约土地、种植户负责日常管理、强村公司代销等多方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推动盘活闲置土地近两百亩试点种植百香果,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集约和代销、村民通过出租土地和果园务工、种植户通过精细化种植管理等分配收益。
此外,工作队还联合县农业局不定期邀请省农科院、广电计量等技术专家到帮扶点就百香果的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农残检查等方面对种植户进行培训,提升百香果种植精细化管理水平。今年,预计工作队主导推动的两个基地生产的黄金百香果将超过30万斤,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超150万元,带动农民就业超6000人次。
科技赋能“空心村” 航天稻浪迎丰年
在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的情况下,部分乡村逐步面临留守老人多、主要劳动力缺乏等问题。杉坑村有户籍人口近500人,但目前居住人口仅100多人,几乎成了一个空心村。为了破解有地却无人耕的瓶颈,驻大柘镇工作队积极探索“土地连片集约+引进实力雄厚公司”合作发展模式,实现资源进一步互补、共赢发展。
在杉坑村的太空航天育种银香粘丝苗米种植基地,禾苗长得有半人高,稻穗饱满,不久将可进行收割。这里是在驻大柘镇工作队指导下,由杉坑村经联社与平远县最大的种粮户——广东恒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梅州市农林科学院粮油研究所科技特派员的技术资源开展的示范基地,总共盘活了近70亩撂荒土地进行试点种植。
“这种太空育种新品种丝苗米的优势就是抗病虫害能力更强、产量更高、香味更浓。”驻大柘镇工作队队员、杉坑村驻村第一书记何晋一介绍说,试点成功将进行大面积推广。
杨国亨表示,这种由村集体(经联社)流转土地参股,与种粮大户直接合作、带动本地劳动力就业的模式是他们首次在帮扶镇试点,无论对于推动撂荒地的复耕复种,守护粮食安全,还是促进村集体和农民增收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巧引高产值产业 小金桔变“金元宝”
针对林地多、耕地少的情况,这几年,工作队也找到了破解之法。
在乔庄村的150亩脆蜜金桔基地,一棵棵脆蜜金桔树挂出了一些青果,基地的技术员曹师傅和龙阿姨等工人正在基地里细心地打理着果树。工作队引进的脆蜜金桔种植项目今年即将迎来丰产期。
“经过两年来的发展,我们发现脆蜜金桔树结果是一年比一年好。”曹师傅一边带着记者逛果园一边介绍说,稍大点的一棵树可以结果接近20斤,小一点的可以结果10斤左右。一亩地大概能种100棵左右。
“脆蜜金桔属于小果型,亩产不算多,但是其价值高,按目前行情价,普通果一斤可以卖到三四十元,产值可观。”工作队队员石鸿坤介绍说,工作队正引导大柘镇更多农户进行种植,“比如在杉坑村,我们已经发放了700多株幼苗,希望把小金果发展成一个大产业”。
此外,基地还带动了当地村民的长期就业。“这里平时除草、除虫、施肥等都需要用到工人,我们几乎每天都有活干。”龙阿姨告诉新快报记者,她们几名工人都是乔庄村本地人,每个月努力做,收入能有3000多元。
多措并举消费帮扶 促进产销两旺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工作队积极为大柘镇的农特产品找销路。最近,墩背、超南两个基地百亩百香果开始小量成熟上市,全体工作队员就化身为“推销员”,通过朋友圈等各种渠道推销起饱满香甜的百香果来。
同时,工作队积极对接后方组团单位进行消费帮扶,链接“白云供销社”“南沙供销社”“本来生活”等供应链企业批量供应,鼓励当地进行电商直播带货,与兄弟工作队联动销售……多措并举加快黄金百香果“出山入湾”。“我们还根据相关标准,按果王、特大果、大果、中小果等对百香果做了分类,按级售卖,以求卖出一个好价钱。”杨国亨表示,工作队还引导村集体以强村公司或者供销社的方式参与代销,分享产业红利、壮大村集体收入。
黄金百香果的销售只是缩影。新快报记者了解到,本轮工作队进驻后着力推动产和销,为当地企业和农户牵线搭桥,拓展销售市场,多层次、多渠道的消费帮扶活动,已带动农特产品销售约4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驻大柘镇工作队牵头,联合平远县政府在广州核心商圈组织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醉美橙乡 多彩平远”广州展交会。通过优品展销、文旅推介、帮扶展示、专题策划等多元形式,探索“湾区市场+苏区资源”双向赋能的振兴新路。活动促成广梅两地资源对话合作,汇聚22家平远本地企业,助力推动平远“产品出山”到“产品融湾”质变,受到了广泛关注。
从荒田复耕到黄金百香果挂满枝头,从空心村蝶变航天稻试验田,驻大柘镇工作队积极带技术、链市场、育品牌,以产销融合的“造血式”帮扶,绘出了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活”的振兴图景,为广梅协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摄影:新快报记者 邓迪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