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今年以来银行板块持续走强,在此背景下,多家上市银行大股东出手减持银行股以兑现收益。7月15日,杭州银行公告称,中国人寿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三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所持杭州银行股份,合计不超过5078.94万股(含本数),即不超过杭州银行普通股总股本的0.70%。此前,齐鲁银行、长沙银行也曾公告大股东减持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减持是中国人寿自2021年以来第四次减持杭州银行。目前中国人寿持有杭州银行5078.94万股,占杭州银行普通股总股本0.70%,此次减持后,中国人寿将不再持有杭州银行股份,彻底清仓。截至15日收盘,杭州银行股价报16.92元/股,若按此计算,中国人寿此次套现约8.6亿元,四次减持套现约39亿元。
今年以来,选择在上市银行股价相对高位时实施减持的大股东并非只有中国人寿,7月13日,齐鲁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股东重庆华宇集团有限公司拟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6043.81万股,即减持比例不超过该行总股本的1.10%。以齐鲁银行7月14日收盘每股6.44元及重庆华宇计划减持股份数量上限粗略计算,此次减持将变现约4亿元;6月22日,长沙银行公告称,其第四大股东湖南三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其持有的长沙银行股票不超过3700万股,拟减持比例不超过长沙银行总股本的0.92%。此前,齐鲁银行、长沙银行股价均创下阶段性新高。
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银行板块大涨37.55%,摘得行业涨幅桂冠;进入2025年,这一上涨势头得以延续,截至当日,年内板块累计涨幅已达19.58%。
展望后市,天风证券研报分析认为,当前银行股价表现虽然和行业基本面可能有所“背离”,而未来银行投资策略更需“见微知著”,即更需重视行业基本面的边际向好迹象。国投证券研报分析则认为,银行股确实涨了很久,难免会有见顶回落的忧虑,但是现在没看到明确的理由,暂不是看空银行的时候。目前,从估值提升的角度,资金对于银行的抱团大致接近2020年中的茅指数,离彻底泡沫化还有一段距离;同时,银行股息率整体还在4%以上,依然具备对长债的吸引力。
业内分析认为,目前来看,减持多缘于大股东自身经营或战略调整需要,但单一股东的减持对银行股整体估值影响有限。银行板块的估值逻辑更多依赖于宏观经济环境、货币政策导向及行业基本面,只要银行资产质量稳健、盈利能力保持强劲,短期资本流动不会动摇其长期估值。此外,根据历史经验,银行股遭遇减持后,股价短期或许有所波动,但往往快速回归到由业绩驱动的合理区间,表明市场对银行股核心逻辑的肯定。
新快报记者 范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