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月16日晚,首部以莞香为题材的原创新编粤剧《最是女儿香》在广州大剧院震撼首演。这部岭南风韵十足的文艺精品,以粤剧这一岭南戏曲艺术为载体,莞香(女儿香)为脉络,在六世追寻的叙事框架中,铺展跨越千年的儿女情长,交织家国天下的壮阔情怀,不仅为观众带来一场融合岭南戏曲艺术与莞香文化的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对莞邑文化根脉的深情追溯、对岭南文化魅力的精彩呈现,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核的时代弘扬。
该剧是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扶持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东莞市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由广东粤剧院、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东莞市寮步镇人民政府联合出品。7月16日至17日在广州大剧院连演2场,接下来还将到东莞、江门等地巡演。
“香”牵双遗:将“莞香故事”搬上戏曲舞台
莞香、粤剧、水袖轻扬、六个时代的风华绝代……当极具岭南韵味的音乐、唱腔、舞美在舞台上呈现时,观众被粤剧《最是女儿香》呈现的中式审美所倾倒。粤剧被列入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莞香是国家级非遗,《最是女儿香》从题材到体裁,成为“非遗+非遗”创造性转化的典范。
粤剧《最是女儿香》是一个有关莞香的爱情故事,讲述莞儿与长庚在莞香精灵的帮助下,千载追寻,经历了几个时代历史变迁,实现了对爱情的忠贞誓言。故事始于先秦深山,采香人长庚为护香树殒命,少女莞儿殉情血泪凝成香坠。此后千年,两人以“香坠”为信物,在汉、唐、宋、民国和当代的风烟中,每一次相遇都烙印着家国巨变下的悲欢离合。
演出前,观众早早到场打卡,体验莞香文创。剧场外的大厅里,来自东莞的莞香文创产品、香道体验,让观众领略到莞香独有的香韵袅袅。根据剧中角色“莞儿”开发的“国潮玩偶”挂件,也让观众感受到本剧衍生的“粤剧+潮玩”的文创产品巧思。
演出由曾小敏、黄春强领衔主演,国内顶尖创作团队倾力打造。现场反响热烈,掌声不断,观众沉浸于粤剧艺术与莞香文化交织的视听盛宴。观众在观看演出之后,现场观看、了解莞香产品,让舞台艺术精品“看得见、闻得到、带得走”。
以“香”载道:全新创作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主创团队大胆创新,以“香”为魂重构叙事,巧妙融合传统粤剧程式与当代审美。舞台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时空穿梭感,音乐服饰随时代变迁,呈现流动的岭南美学画卷。
《最是女儿香》导演及粤剧改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戏剧导演张曼君表示:“我秉承‘以变为传统’的理念大胆创新,赋予古老艺术崭新活力,我将莞香文化作为情感图腾与时空纽带,通过‘穿越剧式浪漫’重构叙事,巧妙融合粤剧程式与当代审美,提炼出引发Z世代共鸣的‘东方美学密码’。”
《最是女儿香》粤剧改编 执行导演,青年戏剧导演胡家伟说:“舞台运用开合黑幕、动态软屏与投影构建虚实相生的‘烟尘往事’,让‘香’自由穿梭古今,表演跨界融合多元艺术形式,在保留粤剧筋骨的同时,绽放出强烈的跨媒介艺术张力。”
这些创新元素在舞台上迸发出令人惊叹的视听效果,演出反响热烈,展现了粤剧在新时代的活力与自信。
六世“香”缘:呈现岭南极致美学 舞台上,曾小敏与黄春强以跨越六世的“香缘”为纽带,用细腻入微的表演诠释了千年执念与文化根脉的传承,令观众随剧中人悲欢浮沉,沉浸于“一香一念越千年”的深情画卷。聚光灯下,粤剧名家曾小敏饰演的“莞儿”及其绽放的风华成为整部剧的灵魂。她饰演的莞儿,经历六世追寻,承载了不同时代下的重压与苦难,是一名时光变迁的见证者。通过巧妙融合“圆、柔、稳”的传统身段与现代形体的流动感,曾小敏将角色的层层蜕变刻画得入木三分——从先秦采香的灵动少女,到西汉寻郎的悲怆妇人,再到民国就义的坚毅战士,淋漓尽致呈现了莞儿从逆来顺受的柔弱,蜕变为自主追寻、敢于抗争的独立女性的历程。
粤剧《最是女儿香》是广东粤剧院践行“一城一剧一品牌”理念的成果。主创团队多次赴东莞采风,力求精准诠释莞香故事与文化精神。该剧不仅是艺术精品,更是传播莞邑文化、岭南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该剧于7月16-17日在广州大剧院连演两场,后续将于7月30、31日登陆东莞玉兰大剧院,8月8日在江门侨都大剧院上演,继续传递岭南文化魅力。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杨英杰 通讯员 林楷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