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有人说干脆别搞制造业了,通通改做文旅;还有人说搞人文经济不就是搞搞文旅,吃吃喝喝能赚几个钱?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机械的、错误的。”7月17日上午,履新顺德“满月”的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陈新文在全区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首次系统抛出顺德版“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路线图,提出“两个世界级”目标: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高地和世界级的岭南文化旅游目的地,奋力走出一条文化与经济互促共荣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过去一个月,陈新文调研足迹密集覆盖十镇街,走访16个村居,14个部门,54家企业。这次大会是陈新文到顺德工作后召集的首个全区性大会。会上,大良街道、陈村镇、龙江镇、顺德区文广旅体局主要负责人轮番登台,盈峰、小熊电器、精一家具三家企业掌门人依次发言,一致聚焦“如何通过文化赋能经济发展,进而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增长”这一主题。
“文化不是点缀是硬支撑”
“有人说我过去管过文体,来顺德就是继续搞文化;也有人说干脆别搞制造业了,通通改做文旅;还有人说搞人文经济不就是搞搞文旅,吃吃喝喝能赚几个钱?”陈新文用三个“不是”为干部“纠偏”: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既不是立足人文说经济,也不是着眼经济观人文,更非人文和经济的机械拼盘、物理链接,而是彼此生发、两相融合的化学反应。
陈新文开宗明义指出,通过践行新时代的人文经济学推动高质量发展,既不是放弃制造业,也不是只抓经济忽视精神需求,而是要实现资源效率最大化、生活品质最佳化、治理能力最优化,从而让文化软实力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为何顺德必须率先践行?陈新文列举三组对比:成都、郑州、泉州凭借传统文化激活,2024年GDP增速均超5.5%;深圳从“文化荒漠”蝶变为国际化大都市;顺德自身则面临“标兵渐远、追兵日近”的瓶颈——产业转型、城乡融合、改革实效、共同富裕、城市IP的打造等“五个突破”亟待破局。
“关键在于人文与经济的关系要处理好。”陈新文直言,开展了一系列学习调研,对标先进地区查找短板,感受到顺德敢想敢闯、攻坚克难的人文精神减退,产业思维固化,文化与城市未能互促共融,必须以人文经济学为钥匙,重铸人文精神、重整改革旗鼓、重树世界眼光、重振产业雄风、重塑城市肌理、重燃农村生机、重掀发展声浪,写好人文经济学的顺德篇章。”
四大路径锻造人文经济新样本
会议上,围绕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高地”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陈新文提出四大实施路径:
一是“文城互济”。立足顺德水乡文化特色,盘活工业遗产和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岭南文化精致小城”。以“城市旅游”思维优化空间布局,如将60年历史的纺织厂改造为小熊织梦园文旅空间,修复600年历史的文明桥并打造研学路线;让工业园区配套社区功能,实现“待遇留人”向“生活留人”的转变。
二是“文经相融”。引导企业从“技术驱动”转向“价值驱动”,制造业要从“做产品”升级为“做文化”。他现场点赞小熊电器用“情绪价值”打造爆品、精一家具用东方美学赋能人体工学、美的集团以“和”文化重塑产业链,“人文力也是生产力”。人文关怀让创新更有价值,市场自然就会为其买单。
三是“因文善治”。把祠堂文化、龙舟精神等转化为基层治理纽带,政府对企业要“像一家人”,中小微各类企业都能在顺德这片“热带雨林”中享受到适宜的阳光、空气、水、土壤,蓬勃生长,实现从营商环境向宜商环境的升级。同时,顺德要探索以人文价值扭转农村“分光用光”观念,激活村域经济。
四是“因文立名”。放大“世界美食之都”“李小龙故里”“世界五百强企业”等超级IP,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将粤曲、龙舟、祠堂、香云纱等优秀传统文化荟萃,转化为世界级的名气,让顺德制造和顺德味道同步出海。”陈新文以沙县小吃全球年营收550亿元作镜鉴,反问拥有“世界美食之都”金字招牌的顺德:“顺德美食文化积淀深厚、厨师群体技艺高超,顺德美食岂能甘居人后?”
“打造两个世界级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回归常识、回归传统,发现价值、重塑价值。”陈新文举例,乐从青云巷古建筑群因在40度高温下仍保持“天然空调”走红网络,证明“越是传统的,越是现代的,越是世界的”。他要求各镇街各部门围绕两个“世界级”目标迅速谋划两三件大事,形成项目化、清单化推进格局。
大会最后,陈新文向全区企业家发出邀约:党委政府将“开门决策”,坦荡真诚“肩并肩手挽手”服务企业,也诚邀企业参与城乡建设、社会治理和民生事业,共同写好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顺德篇章。
文/胡睿 符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