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6日,以“礼赞时代,开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湾区国际微短剧大赛荣誉盛典在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珠江剧院举行。本届盛典对优秀微短剧作品进行了集中表彰,汇聚了政府、行业、学界与产业多方力量进行深度对话,旨在共同探索微短剧在文化传播与产业创新中的无限可能。大赛在微短剧、AIGC微短剧、微短剧剧本赛道中各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优秀奖10名,累计发放奖金达16.5万元。
盛典伊始,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校长王建武在致辞中指出,在数字内容蓬勃发展与湾区文化深度融合的浪潮中,微短剧已成为映照时代、连接情感、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扎根大湾区的传媒特色院校,华珠构建了完善的传媒学科群与“教学对接产业”的培养体系。
2024年,华珠师生已创作3000余部微短剧及院线电影作品,多项实践与大赛的创作方向高度契合。他强调,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政企校协”四方合作,以大赛为纽带,让学校成为湾区文化创新的“人才孵化器”与“成果转化器”。
颁奖典礼上依次揭晓了微短剧、AIGC微短剧、微短剧剧本三大竞赛单元的各类奖项。据了解,大赛自2025年3月15日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社会、国内高校及国际高校的投稿作品累计达102512部,数量再创新高。
经由行业内20余位知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团进行的多轮严格评审,最终在微短剧、AIGC微短剧、微短剧剧本三个赛道中各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优秀奖10名。大赛累计发放奖金达16.5万元,以实质性的激励支持创作者的持续耕耘。
一等奖获奖代表在盛典上分享了他们创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灵感来源以及对微短剧艺术的无限热爱。其中一位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202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张嘉铭同学,凭借《再折长亭柳》获得微短剧剧本赛道一等奖。他表示,这部剧本不仅是一段关于粤剧粤曲“四大平喉”的追忆,更是一次后人与前辈跨时空的对话。“传承不是孤芳自赏,而是让传统文化在当代活起来、传下去。”他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盛典期间的文艺演出由华珠师生共同呈现。男声独唱《追寻》、五弦琵琶独奏《兰陵王入阵曲》、女声独唱《为艺术为爱情》《好运来》等节目,融合现代艺术表达与传统美学,为荣誉盛典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版权工作委员会筹备负责人董年初指出,微短剧已成为网络视听产业最具活力的增长极,本次大赛“创意赋能产业,科技激活内容”的核心定位,精准把握了行业发展的命脉。特别是大赛设置的剧本专项奖,恰恰击中了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唯有夯实内容根基,才能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他期待更多人才与学生投身微短剧创作,共同推动这一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使其成为文化产业的坚实力量。
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表示,将以大赛为契机,持续深化产学研对接,通过“项目制”“订单式”培养,为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同时还将参与行业标准制定,致力于推动微短剧文化新业态的繁荣发展。中国网络视听协会表示将重点推进深化“科技+内容”融合引导、助力湾区影视产业带建设、完善人才培育体系等工作,共同推动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蔡思彤 通讯员 尧学慧
图片:校方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