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一个火爆的电商产业,带动100多村民家门口就业,让村民的荔枝、龙眼等农产品再也不愁卖;一个充满烟火气的飞马夜市,每天都热闹非常,最高带动500多个就业岗位,村民靠做小本生意养家糊口;一家成熟的养鸽厂,村民承包管理,每年有十几万元收入;一家扫帚微工厂,让村里的留守妇女既守业又守家……
日前,新快报记者深入茂名市茂南区走访了解到,茂南区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把推动群众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让广大群众立足乡村,实现充分就业增收,促进人口回流,实现了产业旺起来,群众不断富起来,整个乡村活起来。
电商赋能 古荔村插上“云翅膀”
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禄段电商基地一楼,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打包荔枝干、龙眼干等农特产品,门口堆满了准备运往全国各地的商品。三楼,是广东翔腾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女工们正在各个岗位上熟练地挑拣、切片、包装。“以前在外地打工,村里有了这个基地后就回来就业了。”女工朱大姐告诉记者,在这里就业计件取酬,每个月有几千元收入,又能照顾家里的小孩,一到下课时间就下班去接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电商基地2023年成立,占地约2800平方米。电商基地相关负责人杨金利告诉新快报记者,整个基地长期带动100多人就业,大部分都是女工,来自本村和周围乡村,中秋、春节前忙碌时临时用工更多。基地与一些电商直播达人合作,有些达人靠直播业绩月酬过万元。
电商,是禄段村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带动的还有当地农产品的销售。茂南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羊角镇是荔枝专业镇,禄段因为古荔园的IP和茂名市“精彩100里”乡村振兴示范带重要节点而名声在外,这几年由于电商销售火爆等原因,本地荔枝价格都保持了相对稳定增长。
“以前我们村的荔枝靠传统收购商收购,价格被压得很低。”羊角镇禄段村党支部书记何亚柱告诉新快报记者,村里从2021年起开始推动电商销售,并采取分级销售。他介绍说,今年荔枝60%以上基本上都靠电商销售,一、二级相对好的通过电商售卖,三级果还保留传统收购,牢牢掌握了定价权。何亚柱说,村集体还注册了禄段古荔园商标,并做了产品包装,在全国各地打响了品牌。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禄段有30多家龙眼肉加工点,他们的产品以前靠散卖,卖不出好价钱。在电商基地的带动下,龙眼干也顺畅卖到了全国各地。“电商基地不但解决了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问题,还通过平台作用售卖全国各地热销产品,发展得越来越好。”何亚柱说。
夜市火爆 烟火气催生“致富经”
每当夜幕降临,茂南区鳌头镇飞马三村的飞马夜市就热闹起来,飞马桥头广场西南侧河堤路上,绵延数百米的夜市灯火辉煌,各种特色小吃、烧烤摊点、趣味玩具、小型游乐设施、绘画活动、套圈游戏以及乡村KTV等应有尽有。
鳌头镇综合事务中心(乡村振兴)负责人柯仕德介绍说,飞马夜市平时每天有120个摊位左右,旺季最高峰甚至扩大到约180个摊位,单晚整体营业额近5万元。夜市的火爆不但带活了商业,也带动了约500个就业岗位。飞马夜市依托强村公司管理,收入还惠及三个村,每村每月平均约有一万元。
今年6月15日晚,鳌头镇飞马桥头广场座无虚席,两个多小时的“感恩父亲”主题文艺晚会上,精彩的表演为群众奉上了文化大餐。
流动图书点、义诊、免费拍照、农特产品展销、乡风文明知识有奖问答……今年,茂南文化大篷车助力“百千万工程” 主题活动走进飞马桥头广场,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如今区、镇经常会在飞马村举办一些文化、旅游、非遗、研学等活动,飞马夜市越来越火了。”柯仕德说。
艾米产业投资集团是鳌头镇引进的广州企业,两三年来,企业在做强鳌头镇水稻产业镇,推广标准化种植和数字化管理之外,也在积极推动当地农文旅的融合发展,尤其是深度参与了飞马夜市的提升和策划管理。艾米产业投资集团副总裁李学诗介绍说,下一步计划结合夜市升级与产业融合,做强滨江特色庭院经济与水上文旅,推动飞马农文旅带状经济发展。
龙头带动 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乡村要发展,关键在人,要促进村民回流扎根乡村,关键还是在于产业。
一排排整齐划一的鸽笼里,装着大小不一的乳鸽或者种鸽,随着喂养人员撒下一杯饲料,一个个乳鸽扑棱着把头伸向了喂养槽。位于茂南区金塘镇的茂名瑞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乳鸽、种鸽养殖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年产乳鸽10万对。
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已在当地稳定发展十几年,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名单,带动了六七十人长期务工,其中二三十人为本地村民,其他来自云贵川等地。“我们通过联农带农的模式让本地十几户农户承包鸽笼养殖,每户负责四五千对鸽子,一年可以增收十几二十万元,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该负责人表示,此外,公司每年还为所在村带来5万多元的租金。
微厂不微 守家守业撑起“半边天”
不但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效果明显,在鳌头镇合岗村,一些扫帚加工厂也成为农村妇女实现守业又守家的场所。
“噗噗噗,噗噗噗……”在合岗村的嘉德洁扫帚加工厂,随着机器的运转,女工们将不同颜色、松散的鬃毛注入扫把孔内,动作干脆利落,不一会,一把扫帚头就生产出来了。“家里有三个孩子要带,所以就回来村里打工兼带孩子了,好好做,每个月有两三千元收入。”李大姐告诉记者,像她这样在厂里工作的工人有十几二十人,几乎都是农村留守妇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微工厂的特点就是为群众提供了回归农村就业、生活的一个好途径。”驻鳌头镇工作队队员兼驻合岗村第一书记李国鸿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扫帚加工厂,在合岗村有三四家,扫帚主要销往广西、贵州、云南等国内市场以及东南亚、非洲等国外市场,微工厂不微,有些年产值达到一两千万元,几家微工厂加起来,就可以为村里提供充足的岗位了。
从禄段村的“电商赋能”到飞马村的“夜市引流”,从瑞晟农业的“联农带农”到合岗村的“微工厂守家”,这些创新实践正是“百千万工程”在茂南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核心是就业。”茂名市茂南区委农办主任,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区乡村振兴局局长谢开荣表示,茂南区将继续发展壮大产业、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深化城乡融合改革,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主体”的模式,让乡村资源活起来、要素动起来、人气旺起来,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发展目标。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图片:新快报记者 邓迪
校对:池翠萍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