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梁瑜报道 近期,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开展“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表示,从今年8月到2022年12月,在各级各类民营医院开展“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该活动包括规范民营医院执业行为、保障民营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内容,活动范围是各级各类民营医院,重点是二级以上民营医院,活动主题是“规范促发展、质量提内涵”。
第一阶段是动员部署阶段,时间是2020年8-11月,主要是国家和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定活动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活动安排,落实各项活动内容;第二阶段是组织实施阶段,从2020年12月-2022年9月,再分为“依法执业、规范诊疗”“提升质量,保障安全”“长效管理、树立典型”三个阶段;第三阶段是总结交流阶段,从2022年10-12月,国家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组织召开活动经验交流会,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早在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就对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做出了整体性部署。本次“民营医院管理年”就是进一步落实《意见》要求。
社会办医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具有重大意义。据了解,我国2001年开始放开医疗市场,19年来,民营医院数量增长明显。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全国医院数量达到3.5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3万个。与2016年同期比较,我国民营医院数量在5年时间里增长了近50%。而且,民营医院在规模和增速上均超过公立医院。
的确,在公立医院候诊排长龙、病床不够用等背景下,民营医院有其优势,但迅速发展导致民营医院存在不少“硬伤”:医资造假或无医疗资格人员从医、伪造检验报告夸大病情、变相敲诈勒索病人、诱骗接受非必要性高价治疗等。部分民营医院盲目逐利,使得民众对民营医院的信任缺失,也损害了行业的长远发展。如何让民营医院走上规范之路、改善行业生态成为了当务之急。
业内人士表示,《通知》的核心是规范,主要为了规范民营医院的执业行为,提升民营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民营医院要规范,就要在医疗质量及医院管理方面接受和公立医院同等的监管。这个时间节点已经来临。
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民营医院都在认真做好医疗服务。2020年的疫情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极为艰难,一些医院已被淘汰。业内人士认为,不规范的医院最可能被淘汰。这次疫情带来的打击是致命的,但也加剧了行业洗牌的速度。凡能活下来,而且活得比较好、比较长久的,都是做得比较规范的医疗。医院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抓好内涵质量建设。
行业相关人士表示,“民营医院管理年”活动要建立规范化体系,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常态化,将民营医院的管理提高到一个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管理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