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在广州动物园、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基地、流花湖公园等场所举办了以“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2022年广州市“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一早,记者就来到广州动物园拜访可爱的动物朋友们。
小熊猫还需要“学习”餐桌礼仪
“雯雯、霏霏,吃饭啦!”早上10点钟,是广州动物园给小熊猫放饭的时间。保育员千呼万唤,小熊猫们才从树上爬下来赶到饭桌前。今天出来了5只小熊猫,它们一字排开,慢悠悠地享受苹果和定制糕点。“雯雯,你每个都咬一口,让别人怎么吃!”哦,原来,小熊猫也不都是好孩子啊。
广州动物园科普教育部部长黄志宏博士告诉新快报记者,小熊猫为东亚小型珍贵动物,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动物园作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迁地保护的重要场所,在濒危物种保种繁育、野化训练等科学研究和传递物种知识、保护理念的科普教育方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小熊猫数量稀少,动物园为小熊猫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科学的饲养,有效减少了种群压力。
马来熊找对象很挑
“值得关注的还有马来熊。”黄志宏头疼道,马来熊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的野生动物,野外分布数量极少,截止目前我国圈养马来熊数量不超过120只,濒危程度高于大熊猫。“它们本身物种就少,但配对起来却很挑剔,通常要跨园为它们寻找相亲对象。”
黄志宏说,动物园之间建有动物交换群,各园会把自家的适龄动物信息分享出去,以求合适对象。“它们的年龄、喜好、性格等等,所有资料我们都会写得很详尽,别的动物园也挑的,比如这个动物3岁,那园方就倾向给它找3岁左右的对象。动物园之间协商好、签订好协议后,动物们聚到一起,却不能一定看对眼。”据介绍,全国动物园取得马来熊成功繁殖的极少。广州动物园马来熊馆现有4只马来熊,其中2021年12月出生的“动动”是广州动物园内时隔16年实现马来熊再次繁殖。
据统计,目前广州动物园现有约400种近5000头(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列入CITES国际公约附录I保护的物种44种,本土物种133种,目前园内有繁殖记录的野生动物约121种(含亚种)圈养保育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综合排名为国内城市动物园前3名。近两年繁育各类动物近千只,积极开展野化放归研究,促进野外资源恢复。
本次宣传活动由广州动物园、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广州防检渔保中心、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越秀分局、广州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广州市流花湖公园承办。
知多D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综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健康安全的生态环境和独特别致的景观文化。它提供人类所有的食物和木材、纤维、油料、橡胶等重要的工业原料。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同时,我国生物遗传资源丰富,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规模均居世界第一。1992年,我国成为世界上首先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六个国家之一,并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多年来一直积极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广州市是我国唯一做过2次本底调查的城市
近年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稳步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白云山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工程、森林城市品质提升,巩固森林城市和花园城市建设成效、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等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全市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从2015年的36%、41.53%、16.5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40%、45.5%、17.33平方米,建成728多公里生态景观林带、30万亩碳汇林、3800公里城市绿道,截至目前,广州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89个,面积约11万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6个、风景名胜区4个、森林公园58个、湿地公园20个、地质公园1个,面积约11万公顷,为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系统性保护,提升了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维护生态安全。
广州市是我国唯一做过2次本底调查的城市,第一次在2007年,第二次是于2017年启动、2019年完成的。目前,广州已完成两次综合性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记录到陆生脊椎动物457种,维管植物3516种。新增广州市新纪录共54种。消失近60年的飞瀑草(Cladopus nymanii)在从化地区也重新被发现。
采写:新快报记者王彤 通讯员穗林园宣 许建琳
图片、视频、剪辑:新快报记者李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