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微博热搜 #AI 画作拿一等奖惹怒人类艺术家 # 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在今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艺术比赛的数字类别中,39 岁游戏设计师 Jason Allen 的作品《太空歌剧院》夺得头奖。奖项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因为这张画的署名是" Jason Allen via Midjourney ":Jason Allen 是一家游戏公司的 CEO,而 MidJourney…… 则是一款人工智能绘图软件的名字。
大家纷纷质疑,在人工智能的入侵下,难道艺术领域也失守了?人类终将一败涂地?
■画作《太空歌剧院》画风精美华丽
这幅画作是 Allen 使用 AI 绘图工具 Midjourney 完成的,在公布后引来不少来自人类艺术家的指责,认为他钻了规则的空子。Allen 对此则表示:"我不会为此道歉,我赢了,我没有违反任何规则。"
那么问题来了,AI 画作在人类艺术比赛评选违反规定吗?至少这个比赛不违反,Jason 参加的是"数字艺术 / 数字修饰摄影"评比,这个类别的比赛允许任何数字技术参与。
两位类别评委此前并不知道 Midjourney 是 AI 工具,但二人随后都表示,即使他们知道,同样也会授予 Allen 最高奖项。
Jason 表示,虽然是 AI 画图,他作为"创作者"也需要费一些功夫。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不停地修改自己输入的关键词,给 MidJourney 提交尽可能精确具体的词语,创作了 100 多张作品。他从这上百张绘画中,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三张图,用 GipaPixel AI 将图片清晰化,又用 Photoshop 进行微调,最后才打印在画布上。
根据 Jason 说,他其实并不是一个艺术家,而是游戏创作者。他们做游戏的程序员,经常需要和画师合作,付高额稿费委托画师创作各种各样的图,用在游戏之中。所以在今年夏天各大公司纷纷推出自己新的 AI 绘图软件并发起对外公测时,Jason 立刻开始了自己的 AI 绘图尝试,他决定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所看到的,这些画作就像是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参与其中。"于是 Jason 想:我应该拿这些作品去参加艺术比赛,反正随着 AI 发展,总会有人这么做。
没想到的是,他的作品真的获得了一等奖,于是他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分享到了论坛——但这也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我们这一代人眼睁睁地见证了艺术的消亡。如果在机器的冲击下,连最需要创意的艺术工作都不安全,其他高技能的工作也岌岌可危。到时候,我们还有什么?"
"最可怕的是,评委们在评判的时候不知道这是 AI,却仍然觉得这是一个胜过其它作品的画作。这对于"人类 VS AI(究竟哪一方更厉害)"的争论不是一个好兆头。"
这同样也引起国人的讨论,从这个比赛本身延伸到整个艺术领域,再到我们的生活实践当中。
有网友认为"有关 AI 画作的评判取决于艺术作品的欣赏标准是什么,是存粹的视觉冲击,还是蕴含的人文情怀,是完美的结果,还是人类艰难笨拙战胜自我的过程。"也有网友尝试用自己拍摄的照片结合软件生成了一组数字画作,不倾向于任何观点,他说"勇于利用新技术进行创作总是有趣的,毕竟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转动,我们所有人都是沧海一粟。"
这两年,大家应该或多或少地了解到 AI 绘画,只需要使用者先输入一些关键词,而后 AI 根据这些关键词分析网络上现有的相关图片,生成一张新的图片。
有博主使用 AI " Midjourney "通过输入关键词绘制出图画,如《天空之城》《宇宙旅行》等,有人表示"带着神秘感很美很震撼",也有人认为"细节处理破绽太多"。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Midjourney 每周三有一次 Office Hour 时间,David Holz 会先用 30 分钟左右的时间讲述 Midjourney 最近的更新和计划,余下的时间会用于回答用户提问。
在被问及"你认为人工智能可能是创造性的吗?",收到了如下图的回答。而另一个问题"可视化交互绘图的功能是属于人工智能模型的一部分,还是提升训练数据集的部分呢?"得到的回答是:这实际上包含三个模块,理解语言,理解语言与图像的关系,理解审美。不同的人工智能模型负责不同的模块。这三个模块是分开训练的,目前还没有把它们放在一起训练的方法。所以我们的产品可能画不出某个具体的动物,是因为语言模块并不理解这个单词;图像里面的一些故障是因为负责图像的模块和负责审美的模块的冲突:图像模块虚构了它没有学习过的纹理,而美学模块试图给这种虚构的纹理添加现实的光线和色调。
事实上,AI 绘画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如 Disco Difussion 、 Dall·E 2 等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进行数字艺术创作的 AI 图像生成器,此前日本推出一款名为 mimic 的 AI 绘画软件被日本绘画圈集体声讨,许多画师公开禁止 AI 绘画。
在我国,百度也依托飞桨、文心大模型图象技术创新在 2022 年图形大会上正式发布 AI 艺术和创意辅助平台——文心 · 一格,这是百度推出的" AI 作画"首款产品。不仅可以根据关键词和文字描述直接定制,而且支持国风、动漫、插画等十余种绘画风格和不同画幅的选择,最短只需要数十秒就可以完成一幅画作。就在不久前,百度还使用 AI 作画能力,复原热播剧《苍兰诀》三界景观。
不止是 AI 绘画软件,甚至还有"人工智能艺术家",如中央美术学院 2019 届硕士毕业生——人工智能"少女诗人"小冰,在经过 22 个月的深度"学习"后具备强大的"创作"能力,只需上传一张图片,给几个关键词,小冰就能在 10 秒内创作出诗歌初稿、完成绘画配图。
一些网友通过将 AI 画作与法国画家高更 ( Paul Gauguin ) 的一副油画和文森特 · 梵高(Vincent Gogh)的《加歇医生》等交易价格较高的艺术品相对比,认为还是人类画作更加真实、有线条、有深度,而 AI 画作则是冷冰冰的、没有灵魂的。
"在人人都是艺术家的时候,为什么还有人需要为了艺术付费?"艺术家原本可以靠出售自己的画作为生,也可以与公司、个人合作绘制插图来获得收入,但是 AI 的出现,能够在极短时间内生成几百乃至几万张图片。相对于人类创作这些画作所需要的时间、成本,AI 的优势太大了。
■ Midjourney 官方发布的不像 AI 生图的 AI 画作
8 月,《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插图,没有从专门的付费图片库选择,而是使用了 AI 生成。
文章作者在 MidJourney 里面输入了文字描述:"一个男人坐在办公室里的日光灯下。"几分钟后,他就得到了这张图片,并将其用于一篇关于企业家的痛苦的文章之中。然而这件事情却迅速发酵,推特上面有上百个艺术家对其进行抨击。最终,文章作者不得不公开道歉,宣称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个人行为,并且不会再有下次了。
但也有人认为,AI 绘画属于"技术革新"而不是"艺术革新",它的出现并不会让艺术贬值,我们没有必要将两者对立起来,甚至我们可以将 AI 绘画利用起来成为提高绘画生产力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光影和色彩的调节等,并且能够为艺术领域带来更加蓬勃的创作生命力。
人工智能是学习再现,所以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当有一天图库的每一张图片都被反复用烂,AI 创作的画作越来越趋于同化,大家会清楚的意识到"艺术已死",因为已经没有人类艺术家在扩张图库了。没有新的画风,没有新的创意,没有新的思潮 ……
同时,版权方面也引起大家的关注,AI 只能创作已有的,不能创作没有的。很多画家的作品在未授权的情况下成为 AI 拼凑的素材,提倡 AI 作画之前需要先解决版权问题。
■使用小程序"盗梦师"生成画作,简单描述后只需 4 秒即可成画
毫无疑问,AI 画作在人类的艺术比赛上获得了第一名,这件事给艺术界带来的冲击,无异于 AI 第一次击败人类职业围棋棋手。
2019 年在 AlphaGo 彻底击败最顶尖的人类棋手后,人们担心围棋界不再有各式各样的棋风,不再有充满浪漫色彩的神之一手,判断一局棋下得是否好的标准,会变成"与 AI 的相似度"。
今年,GT Sophy 成为在世界上首个在此类需要持续判断和高速反应的赛车游戏中战胜人类冠军的 AI。相比此前 AI 已经掌握的棋牌类游戏及部分多人策略游戏,《GT 赛车》更加复杂,因为它高度模拟现实世界,每辆车、每条轨道都经过建模,视觉、音频以及动态方面全部尽可能地还原现实世界的驾驶体验。
AI 某种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最优解",当我们在任何领域获得"最优解"后便会慢慢失去多样性,许多人早已有了危机意识,也有许多讲述 AI 与人的电影如《我,机器人》《黑客帝国》《升级》以 AI 战胜人类、AI 和人类之间的关系思索结尾。
AI 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这像是一个人类科技发展的里程碑,时代的发展带给我们所意想不到的只会越来越多,也许等大家回过头来发现,AI 唯一不能战胜人类的就是感情吧。
来源:@英国报姐、@网易订阅、@北京时代美术馆、@全民熊猫计划、微博网友
整理:新快报记者 林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