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桂城-三山”人才快线发车、六名“引才大使”亮相、“高层次人才项目对接会”……10月21日上午,“2021南海鲲鹏人才节”鲲鹏“潮”篇章—-国家高层次人才三龙湾深度行活动拉开帷幕,20余位国家高层次人才齐聚三龙湾南海片区,感受和了解这座广佛科技城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本次活动上,南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潘伟华出席活动并致辞,佛山三龙湾党工委委员、南海区副区长盘石,区相关职能部门、桂城街道的分管领导以及国家、省级人才工作专家学者、高层次人才代表,产业园区、平台载体、企业代表等出席活动。
片区配套不断完善 “桂城-三山”人才快线发车
本次深度行活动为期三天,将组织“海创汇•高层次人才创业特训班(25期)开班仪式”活动,盛情邀请高层次人才团队调研考察并深度体验三龙湾南海片区发展和建设成果。同日上午,除了南海区人才政策介绍,三龙湾创新创业推介对接,还拿出实际举措,举办南海桂城—三山快线辅助公交正式发车,这也是片区首条为产业园区人才量身定做定制式公交辅助线路。
据了解,三龙湾南海片区建设局经过调研了解到人才交通出行需求后,沟通各方,整合资源,推动开通了一条“桂城—三山人才快线”。目的是为了帮助片区企业留住人才,做好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该公交线路开通以后,三山各园区的人才可绿色出行至桂城的万科广场等繁华商圈,满足娱乐休闲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高层次人才项目对接会”是南海区精准面向国家高层次人才招引的品牌,至今为止已经成功举办8次,吸引超过30位高层次人才申报佛山市、南海区人才团队计划,促成了20余项“高精尖缺”高层次人才项目落地合作。
聘任六名引才大使亮相 助力建设人才高地
在现场,三龙湾南海片区聘任了首批六名引才大使,旨在凝聚各方力量精准引才,加快打造人才高地。引才大使分别为季华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宋志义、香港科技大学(佛山)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运营经理梁婷婷、海创人才南方创业服务中心常务副秘书长徐斌、广东省侨界海归协会会长黄诗琳、三山科创中心园区金智公司副总经理陈荣、创新创业俱乐部会长刘江平。
“引才大使”梁婷婷说:“我们梳理了佛山企业与港科大的需求,经过一系列努力,最终实现了两者需求上的对接。只有充分了解当地产业政策、需求,以及一些配套设施,我们才能去引才、留才。”
据悉,佛山拿出最好的地盘,举全市之力,集聚海内外创新资源,将三龙湾南海片区打造广佛极点参与大湾区建设的桥头堡和主战场。片区以清晰的“一轴一带三极”产业布局和明确的科创发展方向,借力季华实验室,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的目光,一批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和要素快速集聚,产业集群加速成型,共引进包括五百强、百强的企业11家,其中包括欢聚、虎牙等数字经济企业,还有中国企业五百强的宏旺、富士康工业等制造业企业。
同时,三龙湾南海片区致力加快各类园区载体,已建设起商办载体3个,都市型产业载体4个,工业载体4个,累计各类产业载体总规划建筑面积约226万平方米,已建成面积约96万平方米,在建及拟建面积约130万平方米,聚力打造成为人才集聚的高地,助力新经济、新业态发展。为了给优质产业提供更强的人才支撑,三龙湾南海片区广开渠道、靶向出击,探索和实践“1+N”引才引智新模式,走出一条特色“聚”才路。
链接:数读三龙湾南海片区
“1+N”
一基地 即海创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是南海区重点打造的面向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综合平台。经过1年建设运行,引进国家高层次人才5名,举办高层次人才活动、培训2次,走访人才企业50余家,引进高科技项目5个,注册资本达6500万元。
N园区 指通过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基地服务”的合作交流模式打好“企业牌”,以海创基地导入人才项目作为链接,建政府与市场、与企业之间良性互动、合作多赢的招才引智朋友圈,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各个科研平台和园区载体合力引进了高层次人才 501个。
1400
目前,季华实验室已引入人才1400人,组建科研团队40个,其中包括院士14名,领军人才36人,高级职称218人,形成了一支“以院士专家为核心、高端领军人才为骨干”的人才队伍梯队。
经过3年建设,实验室争取了国家和省科研项目50多项,孵化了高科技企业9家,综合建设成效居省实验室前列,成为佛山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
500
今年8月,虎牙公司超500名年轻骨干人才作为“先头部队”迁入南海,助力搭建互联网产业生态。未来十年,虎牙、欢聚等多家互联网企业将为南海带来不少于2300亿元营业收入,三龙湾南海片区将集聚超5万名科技型、创新型高端人才以及60家优质科创企业。
文、图/新快报记者胡珊霞 王凯辉 通讯员 曾丽华 陈佩妍 许贵彬 尤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