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作出庄严承诺,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背景下,ESG理念(即环境、社会及管治)的受关注度持续升温。2022年3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出公告成立“两局”,科技创新局和社会责任局,旨在更好地指导和监督央企国企履行社会责任,其重点工作任务将围绕推进践行ESG理念及“双碳”工作开展。
普华永道作为ESG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致力于帮助企业践行ESG理念、完善ESG信息披露机制,以及ESG风险管理能力的稳步提升。我们也看到ESG投资原则已被全球各大投资机构广泛运用,全球范围内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各签约方管理的资产规模在2021年超过120万亿美元,在2016年的基础上增加了95%。
为引导企业高效开展ESG管理工作,相应的规则指引必不可少。国际标准化组织、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协定,以及G20金融稳定理事会下设的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等,均陆续发布框架和指引,用于指导企业ESG管理和信息披露工作。从2020年开始,香港联交所实施更新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进一步强化董事会对ESG风险的监督职能、新增气候变化的应对,以及环境目标的设定等方面。同时,美国证监会于2022年3月21日公布了《上市公司气候数据信息披露规则草案》,此草案首次提出要求美国上市公司通过定期报告的方式披露气候相关信息,并要求通过独立鉴证的方式增强披露数据的可信度。
伴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推进,以及全球ESG信息披露和ESG投资的热潮,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指引要求呼之欲出。2021年2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在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内容中增加了ESG信息。2021年年初,上交所率先对科创版50指数成份公司下发邮件,要求公司应当在本年度年报披露的同时披露ESG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应当在报告中重点披露“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情况。A股市场,依据交易所CSR相关指导意见,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自愿披露CSR报告。截至2020年中,共有1021家A股企业(即上海和深圳上市的企业)发布ESG年度报告,超过2009年的371家企业。(信息来源于2021年3月普华永道与世界经济论坛联合发布的白皮书《ESG报告:助力中国腾飞聚势共赢》)
市场已逐渐形成共识,良好的ESG表现可反映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强ESG监管可助力公司创造并提升自身价值。企业作为提高社会经济和生活质量最重要的一环,应响应国家号召,顺应监管要求,加速绿色发展模式转型。践行ESG理念,贯彻可持续发展不仅是这个时代赋予企业的使命,也是企业在寻求长足发展时,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而从新一代消费群体和新消费理念来看,他们也更希望消费、工作和投资的企业是绿色环保的、善良的、有责任感的,并且具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和根深蒂固的ESG经营理念。普华永道2021年6月发布的全球消费洞察调查显示,消费者行为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转变,比如61%受访者选择“环境友好型包装或简单包装的产品”和“购买可生物降解或环境友好的产品”等。
据悉,上交所和深交所相关人士正在筹备一份关于上市公司披露ESG信息的相关文件。企业应提前做好准备,从而更好地应对监管要求,综合考虑利益相关方的ESG诉求,持续提升ESG管理能力建设。
支招
普华永道中国ESG报告与鉴证主管合伙人余洁雯:
1.董事会层面的支持必不可少。一旦ESG工作被纳入企业治理和管理范畴,董事会层面的参与和支持将是第一步。有董事会层面的支持,管理层才能够顺利将ESG纳入日常运营规划,有力地配合企业战略的实施。与此同时,至上而下地开展系统性的ESG风险评估工作,将助力企业前瞻性地管理风险并及时地把握机遇;
2.气候信息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面对国家“双碳”目标的大方向,无论是国企还是其他上市公司,都将会是带头企业,并用实际行动和成绩来支持国家的减碳承诺。而投资机构也将气候变化作为重点议题和风险,对企业进行问询和评估。因此,企业需立足所属行业和特点,本着契合公司的发展战略,设定合理可行的减碳目标,规划清晰的路线路径;
3.ESG数据的管理为企业带来较大挑战。由于企业内部通常缺乏ESG相关专业的人员配备,相关数据的记录、统计和换算往往为企业带来较大挑战。随着未来全球ESG信息披露逐步趋同,良好的内部ESG数据管理基础和信息化水平,将会为企业奠定先发优势。通过对ESG数据的日益累积和常态化监督,将会助力企业的ESG管理和目标达成,同时确保信息披露的高质量和可信度,以及为参与未来的第三方独立鉴证做准备。
(本文作者余洁雯系普华永道中国ESG报告与鉴证主管合伙人,韩廷存系普华永道中国ESG报告与鉴证合伙人,徐晓宇系普华永道中国ESG报告与鉴证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