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道之 驻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 派出单位: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街道办事处)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关于凤岭村的稻虾共养项目中的股份纠纷问题,我已协调各股东顺利解决。今天暨南大学的谢教授将到凤岭村,对稻虾共养项目的后期发展做规划设计,上午8点半办公室集合,全员参加”,早上6点刚起床,广州市荔湾区驻白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于建军就在工作群上对当天的工作进行了布置。
▲工作队邀请暨南大学谢宝剑教授对稻虾共养项目的后期发展做规划设计。
于队长今年已经47岁了,是从副团职干部转业到广州荔湾的军队干部,现在来参加梅县区白渡镇帮镇扶村工作已经一年多了,他还是像刚来时候那么干劲十足。这一年来,于队长带领工作队踏遍田间小巷,已对外引入五个农业企业入驻白渡镇,集约整合土地约1000亩,产业项目覆盖蔬菜种植、粮食生产、中药材制造和稻虾共养等多个领域,当地村集体村民收入显著提高。他经常对我们讲,很感谢组织能给他这个舞台能为百姓实实在在做点事。一年多来,于队长思考着白渡帮镇扶村的发展出路,踏遍了田间地头的每个角落,指挥全队演奏出动人的产业帮扶三部曲。
第一曲
融入村民,实地调研,播好项目引入的暖场乐
2021年7月,于队长带着他的团队来到白渡镇开展帮镇扶村工作,受到了白渡镇政府、村委和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当他第一次到各村深入调研,看到白渡镇的青山绿水和一块又一块的撂荒土地时,就下定决心把白渡镇产业振兴的重任扛在肩上。但一开始,工作并不十分顺利。
工作队前期搞出的几个工作方案和项目计划,并没有得到当地村委的完全肯定。帮镇扶村对村委和村民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在土地里扑腾了几十年都搞不出什么名堂,几个从来没搞过农业的外地人组成的工作队,拿出几页纸搞个项目就能把产业搞出来,不是异想天开吗?没有受到接纳认可,队员们都有点泄气,为此,于队长专门召开了党支部委员会议。会上,他深刻地指出:“从认识到认可,必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如何让白渡人认可我们,我想电影《让子弹飞》里有一句话可以给我们提示,‘老百姓帮谁?谁赢他们帮谁!’咱们想要在镇里立足,首先要和百姓们打成一片,做成一两件事,让大家看看我们行不行!”他一边把工作队职责定位挂上墙面宣传栏,让全镇百姓了解我们的职责使命;一边带领工作队全面走访调研全镇各村,为各村的产业发展摸清底数,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
▲工作队通过宣传栏形式向全镇百姓亮出身份,积极履行职责使命。
不久,在工作队队员龚秋平担任第一书记的创乐村,通过多次和当地村委村民交心沟通,全队队员都成为了他们认可的朋友,得到了村委的大力支持。同时于队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着全村整合土地资源,到先进农业企业走访取经,和各地公司谈合作项目,最终以承租方式与贵州农业企业家签约,成功引入了蔬菜种植项目。预计可为16户村民每年增收62000元,村集体每年收入23000元,为当地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可观收益,受到本地村民的交口称赞。此后,白渡镇其他乡村对工作队的态度也有了180°的大转弯:各村从工作队主动上门都敷衍应付,变成了每天都有村委委员上来请工作队帮忙。
▲于建军队长帮助创乐村成功整合土地并介绍帮扶经验。
第二曲
因地制宜,打开市场,奏好产业振兴的交响曲
如果说创乐村的蔬菜基地是于队长小试牛刀的成名曲的话,那么凤岭村的稻虾共养基地应该算得上是他扎根白渡的代表作。
早在去年10月到凤岭村走访的时候,工作队就注意到这个水资源充足,耕地土壤肥沃,自然环境优美的小山村了。当时于队长面对森林面积占比高达73%,有水质一流的石子岭水库坐落,但是村民大都外出务工、耕地撂荒严重的凤岭村痛惜地对队员们说:“总书记常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但是咱凤岭的乡亲们的生活却没有因此变得更好,咱们身上的担子很重啊。”
于队长认为,凤岭要振兴,关键在于要有符合市场需求,能够自我“造血”的项目,有符合当地水土的农业产业才是凤岭未来发展的光明大道。工作队必须帮助凤岭发挥自身自然环境优势,对外招纳企业,引入源头活水。经过向上级取经,和同行交流,现地走访考察,于队长带着凤岭村对外引入了梅州市龙头农业企业郁葱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凤岭村,并慎重选择了稻虾共养项目作为凤岭乡村振兴的主阵地。
▲在工作队和当地镇政府领导见证下,企业和凤岭村正式签约。
稻虾共养项目是一种新型种植模式,巧妙运用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原理,进一步提高环境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循环利用:龙虾以稻田中的杂草和水生生物为食,是生态稻米质量的一线“监管员”;反之,虾的排泄物为水稻提供所需的基肥,真正生产出绿色健康的大米和龙虾。稻虾共养不仅理论上可行,而且梅州不少地区已有成功案例,基本没有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而郁葱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的巨型稻和蓝龙虾共享技术,更是在整个梅州都首屈一指。
通过不懈努力,工作队全过程引入和发展的凤岭稻虾共养项目(规模约300亩)已走入正轨,稻虾共养基地的纯天然无化肥水稻已经成功收割,市场价可达每斤8元以上。养殖的第一批澳洲淡水小龙虾(蓝龙虾)也即将上市销售,保守估计每亩收益可达1万元以上。凤岭的稻虾共养项目前景广阔,计划总投资达1000万元,第一期投入300万元,于2022年年底前完成对全部承租撂荒土地的荒地复耕、稻虾种养,建成蓝龙虾苗孵化基地,预计2022年年产蓝龙虾17500斤;第二期投入700万元,于2023年开始扩大项目规模和营业范围,提供约3000亩规模的蓝龙虾苗供应支持,带动周边环境适宜的乡村开展稻虾种养共同致富。
▲凤岭稻虾共养项目基地里,纯天然巨型稻已成功收割,蓝龙虾即将上市销售。
第三曲
守正创新,造福百姓,弹好村企共赢的二重奏
企业进来了,产业发展了,老百姓能不能得到实惠,这是于队长现阶段最关切的事。在第一批蓝龙虾捕捞现场,欣喜之余,他不无忧虑地对周围队员说:“产业振兴为的不仅是让企业有发展、有钱赚,更重要的是让当地村民过上好日子。这既是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焦点,更是党和政府乡村振兴的初心。我们这方面还要继续努力啊。”
为此,于队长在既有的稻虾共养项目基础上,积极协调省内各著名高校的农业、区域发展、经济学专家参与凤岭发展建设,致力于谋划共同富裕的凤岭未来发展蓝图,打造涵盖稻虾综合种养、美食餐饮、特色民宿、捕捞体验、科普教育等的凤岭农旅经济圈,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把凤岭打造成梅州农村发展的样板和特区。他指出,只有凤岭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周围村民才有机会通过土地和劳动真正参与进来,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
▲悦一村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撂荒土地成功盘活成为蔬菜基地,村民村集体收入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于队长还利用后方帮扶资金对当地的悦一蔬菜基地(已成功出租300亩)周边道路进行修缮和硬底化,助力承租企业打通销售通道。悦一蔬菜基地土地硬底工程正由工作队引入资金40万元主导推进。该工程完成后,既能使与蔬菜基地相连的150亩撂荒耕地与外界通过车辆顺利连通,又为未来的承租企业提供了宽阔的分拣蔬菜、装卸货物场地,为来村投资的企业大幅度降低了投入成本,提供了经营便利,大大提升了该村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也让当地村民的出行更加便捷,并以此为条件提升土地租赁价格,提高出租土地农户收益。工作队和企业共同商议决定,在原有招纳30名村民在蔬菜基地务农的基础上,以后增加招纳的务农人员全部优先招收本村村民,助力提升村民收入。
▲工作队利用后方资金支持,对蔬菜基地周边道路进行硬底化,支持企业发展同时造福当地百姓。
此外,为打通凤岭村撂荒耕地和外界车行通道,工作队积极筹资翻修江头桥,并得到荔湾区多宝街道大力支持,计划把宽2.5米的原桥加宽至5米,并在两侧加装了桥栏护墙。翻修完成后,将彻底解决困扰凤岭产业发展的交通问题。目前,多宝街道办事处捐赠的49375元的翻修费用已经到位,该翻修工程将在镇政府主持下于近期正式启动。工作队正协同村委和承租企业进行谈判,拟以桥梁修缮为条件,折算村集体资产入股,进一步提升村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