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付花报道 近日,宝马集团2019 年财务数据披露,2019年全年研发费用达 59.52亿欧元,同比增加 11.9%,而这已经是宝马集团连续5年超过50亿欧元的研发投入。而这也应了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所说的“坚定投入,引领变革。” 正所谓钱要用在刀刃上,从宝马集团花钱,来聚焦一下,宝马集团接下来将要从哪些方面来引领变革。
1.新能源车型的推出
财报中显示,持续的高额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加速新车型尤其是新能源车型的推出,加强全球生产网络的现代化与灵活生产能力。
据悉,日内瓦的“云车展”上,全新宝马i4纯电动概念车以线上发布形式宣告全球首发,在纯电动车型方面,有第一款纯电动运动型多功能车纯电动BMW iX3,还有更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明年将会推出更多的纯电动车型:BMW i4和BMW iNEXT。宝马集团计划到2023年将其产品线扩大至25款新能源车型,其中一半以上将是纯电动车型。
此外,中国市场,新BMW 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里程升级版、全新一代BMW X5插电式混合动力、BMW i8极夜流星限量版和纯电动BMW i3快充畅行款车型率先上市,到2020年底,宝马在华新能源车型将达到6款。
2.全方位的研发网络
除此之外,宝马的投资重点还聚焦于电动出行、自动化、数字化等面向未来的创新领域。其中宝马集团研究与创新中心、自动驾驶研究中心以及电芯技术中心等,是其重中之重。
研究与创新中心
宝马集团研究与创新中心是全球最先进的研发中心之一,是宝马集团的创新发源地,也是集团技术性与创造性研发活动之间的关键桥梁:从产品开发和制造流程,到发动机、新能源驱动形式、创新材料、未来移动出行概念、电动出行和自动驾驶等,为集团所有品牌和车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宝马集团于 2017 年启动名为“FIZ Future”的扩张计划,第一阶段投入 4亿欧元,已经于2019年完工;接下来计划到2050年,再为1.5万人创造工作空间,为未来研发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是宝马集团推进未来出行的先锋市场和创新中心。目前,宝马集团已完成北京、上海、沈阳三大研发中心的全新升级,在中国构建起德国之外最大研发网络,覆盖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智能互联、数字化服务及设计等前沿领域,旨在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研发符合本土市场的出行技术和产品。
电芯技术中心
2019年 11月,投资 2亿欧元的 宝马集团电芯技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推动宝马集团在电芯技术方面的发展,并促进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在这里,宝马将多年在电芯研发方面的经验和知识融于一处,以进一步巩固其在电动化领域的领导地位。
宝马集团电芯技术中心的研究工作涵盖整个电芯技术价值链,包括前期研发、电芯结构和设计,是否适合批量生产,以及电池回收。不同部门的研发人员通过便捷频繁、全方位的合作,可以实现完整、透明和可持续的电芯开发。
自动驾驶研发中心
位于德国慕尼黑附近的宝马集团 自动驾驶研发中心,涵盖从软件开发到道路测试各个领域,从而为最终实现面向完全自动驾驶(第五级)提供全方位支持。
在自动驾驶方面,宝马集团采用“ 以数据驱动研发”的策略。自动驾驶高度依赖大量数据,自身也会产生大量数据。在自动驾驶研发中心几公里之外,宝马集团在 2019 年初建立高性能数据驱动开发平台,将通过自动驾驶测试车队采集实际道路驾驶数据,根据有效数据进行模拟测试,保证自动驾驶研发中充分考虑实际驾驶的多样性。2019年 7月,宝马宣布与腾讯合作建立宝马集团中国高性能数据驱动开发平台,助力宝马根据中国实际需求研发出更加符合本土市场的自动驾驶技术和产品。
此外,宝马集团 自动驾驶虚拟模拟实验室已经于 2018 年 8 月开始建设,预计今年投入使用,总投资 1亿欧元。虚拟模拟实验室可以对同一种驾驶情景进行反复测试,或测试现实中罕见或者危险系数较高的情景。随着自动驾驶系统的发展,其技术需求将变得日益复杂,而自动驾驶虚拟模实验室可以帮助宝马集团更好应对这一领域的发展。
数字化:电磁兼容性实验室
宝马集团拥有两个电磁兼容性实验室(EMC)吸收厅,用于测试车辆中所有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实验室不仅提供可再生的实验条件,还可模拟动态驾驶状况,从而可以基于现实行驶状态,模拟不同电子系统和辅助功能之间潜在的交互影响。实验室每年测试车辆约450 台,确保宝马集团产品在日益艰巨的电磁兼容性挑战面前,仍然能够为客户提供卓越质量与全面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