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被迫宅在家里的人们正在寻求健康俊美的身体和多样的娱乐方式。为了在健身器材缺乏的条件下锻炼身体,不少人利用靠椅、毛巾、米袋等物品进行“土味”运动。俯卧撑、深蹲等相对简单的“云健身”课程以及带娱乐性质的健身游戏也火了起来。数据显示,疫情期间,任天堂switch的“健身环大冒险”,价格虽然一度翻了三倍,但其一周内在日本市场的销量就超过了39万台。
实际上,随着人们健身意识增强,近年来,国内健身消费市场已在逐渐扩大。人们不仅为健身房和健身器材消费,还更多地将金钱投入到垂钓、瑜伽等小众运动以及代餐食品中。更加健康、科学和有趣成为不少人在健身中追逐的目标。
■策划:新快报记者 罗韵 ■统筹:新快报记者 梁彧 ■采写:新快报记者 郑栩彤 ■制图:廖木兴
“健身”保持高热度 互联网健身房火了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肥胖人群就已经达到2.5亿人,宅家不出门更是给了肥肉滋长的大好机会。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易信APP有近三成的用户胖了3-5斤。而受疫情影响,“超级猩猩”等众多健身品牌的门店暂停营业,健身爱好者和因宅家而“逐渐肥胖”的人们开始寻求家庭健身方法。新浪微热点数据显示,“云健身”的网络传播热度在1月24日起便逐渐攀升,并在2月底达到高峰。截至3月10日,新浪微博“宅家健身运动计划”已引来19.6亿人次围观。
“土味”健身方式开始冒头!家中的靠椅、毛巾、米袋、枕头等成为健身器械的替代品,人们开始在客厅和卧室练习俯卧撑、深蹲、卷腹和俄罗斯转体,甚至连冬瓜都能用来辅助做箭步蹲!数据显示,女生最爱的宅家运动是跳绳、健美操和做家务,男生则最爱做俯卧撑、客厅马拉松和广播体操。至于宅家坚持运动的原因,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实现减肥塑形,提高身体素质,保持愉悦和增强自信心。
实际上,疫情之下,互联网健身房的优势更为凸显。疫情期间,互联网平台已成为健身教学和分享的“大本营”,Keep、超级猩猩等健身品牌方纷纷瞄准了线上直播授课路径,开启线上直播课程。新快报记者在其中一款互联网健身APP看到,用户可选择训练计划并观看免费教学视频,还可付费观看精品教学视频或享受其他服务。目前,不少互联网健身品牌已开设了线下店面,用户可购买团课或训练营享受线下服务。有分析认为,疫情期间线上健身的热度将转化为疫情后的健身房客流量,而以Keep、超级猩猩为代表的互联网健身、社交平台将拥有更多机会。
与相对简单、对器械要求不高的宅家健身需求相近,健身门槛低、课程设计上对无健身知识的新用户友好,正是新兴互联网健身房的一大特点。易观《中国互联网健身房市场专题分析2019》认为,通过课程设计和社交化特点,互联网健身房可以吸引更多新用户成为健身房会员。而付费模式更加自主便捷,健身方式更加碎片化和轻量化的特点也将助力培育更多健身用户。与疫情前相比,Keep 2月底的日下载量更是增加了近两倍。Keep、咕咚、糖豆广场舞、每日瑜伽和乐刻运动5个线上健身软件热度最高。
健身游戏市场爆发 健身环价格炒至3倍
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出门玩乐和健身的人们,带火了具有健身和娱乐功能的健身游戏。新浪微热点数据显示,疫情期间最火的健身游戏是《健身环大冒险》《舞力全开》和《Beat Saber》。其中,健身环大冒险的微博热度远远甩过其他健身游戏。这款由任天堂发行、在2019年10月发售的健身游戏在发售首周卖出6.8万套,其依托的任天堂Switch主机2017年上市时的日本单周销售纪录则是33万台。而在健身环大冒险和另一款游戏软件《集合啦!动物森林会》需求量大增的拉动下,3月16日至3月22日Switch在日本市场的销量达到39万台,创下销售纪录。
短时间内供不应求的状况还拉高了部分健身游戏的售价。新快报记者在多个主流电商平台看到,原本定价为79.99美元(约合人民币565元)的《健身环大冒险》如今售价在1600元人民币左右,相当于发售价的近3倍,其代购产品价格也在1000元以上。另一款由育碧开发的体感游戏《舞力全开2020》实体卡的售价也一度由200多元涨至350元左右。
除主机游戏《健身环大冒险》和《舞力全开》外,在疫情期间备受欢迎的健身游戏还有VR游戏《Beat Saber》和AR游戏《Pokemon Go》。从玩法上看,《健身环大冒险》将健身动作融入过关、打怪的游戏情节中,玩家手握健身环进行游戏;《舞力全开》玩家握手柄并根据动作提示舞蹈;《Beat Saber》玩家戴上VR眼镜,动手切割红蓝色块;《Pokemon Go》玩家则根据游戏提示移动并捕捉小精灵。
类型多样的健身游戏帮助玩家在宅家期间快乐健身。安信证券研报表示,游戏给予玩家的短期激励及将排名上传的做法还提高了用户黏着度。健身游戏的大卖也给健身行业带来思考,未来健身或将通过多种方式摆脱特定物理范围或场景。
在运动消费上,50后超过90后
由于疫情期间减少人群聚集的需求,无法参加多种娱乐和健身活动的部分年轻人扛起了钓鱼竿,到江边或池塘边进行“孤独垂钓”。有大学生向新快报记者表示,长期枯燥的宅家生活促成了他人生首次江边垂钓,垂钓多次后他终于钓到了鱼。实际上,近年来,各类小众健身活动正向着更多人群、更年轻的群体渗透。而更年轻的群体参与也改变着健身活动的形态。
CBNData数据显示,目前参与垂钓运动的主要群体还是中老年人。70前和70后垂钓人群在钓鱼用品上的人均年花费金额达到95元,而95后垂钓人群的人均年花费金额少于48元。但95后的人均垂钓年消费金额增长却远远超过其他年龄段。而相比于偏爱钓鱼帽、线盒、装鱼桶等实用钓鱼用品的70后和80后,1990年后出生的人更喜爱富有享乐和科技属性的钓鱼用品,如探鱼器、多功能钓箱和钓鱼遮阳帐篷。以90后为主体的垂钓新人还偏爱重力感应的电子浮漂和会自动报警的智能浮漂。随着垂钓越来越富有娱乐和科技属性,钓鱼船、钓鱼报警器、钓鱼帐篷等产品近年来越发受到消费者欢迎。
除垂钓外,近年来,瑜伽、棒球等小众运动也逐渐普及。其中,棒球、滑轮等小众运动在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兴起,气候因素则促使冰上运动在东北地区更受喜爱。高尔夫球和游泳在一、二线城市的普及度更高,舞蹈类运动则在三、四线城市更受欢迎。值得一提的是,三线以下城市的运动消费年增速已接近甚至超过一、二线城市。而老年人在运动消费上也更舍得花钱。数据显示,50后的年运动消费依然超过90后。
健身及饮食调配成主流瘦身方式
近年来,国内的健康瘦身方式呈现出从服用减肥药向健身、食用健康餐等更健康的瘦身方式转变的趋势。艾媒咨询报告显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健康瘦身行业是以减肥药、瘦身保健品和线下美容院提供的按摩理疗为主。2000年以来,瘦身药品、保健品和健身器材等行业发展迅速。直到2010年起,健身和健康餐才成为更主流的健康瘦身方式。艾媒咨询预计,今年中国健身器材市场规模将突破520亿元,而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9%左右的功能型瘦身食品市场规模有望在2023年超过4000亿元。
目前,功能型瘦身食品以代餐产品为主。代餐食品主要有鸡胸肉、麦片粉、蛋白粉和膳食纤维等。代餐食用、减肥和休闲零食是购买代餐产品的主要动机,养生、健身和抗糖则是主要的食用场景。CBNData数据显示,通过代餐方式进行减肥的大部分消费者每年的代餐消费金额在3000元以上,女性花费的金额比男性多。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健身及饮食调配方式对自身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少。随着更多企业入局健身及饮食瘦身领域,能为消费者解决专业知识欠缺的问题,推动健康瘦身风潮形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人们的健康意识将得到增强,健康瘦身市场在疫情后有望加速扩大。
■数据来源:《易信用户2020年Q1季度“宅”生活报告》、艾媒《2020中国健康瘦身行业发展监测及分析报告》、新浪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疫情影响下云健身行业关注度分析报告》、CBNData《线上运动消费报告》、CBNData《2019天猫垂钓消费趋势白皮书》、CBNData《中国线上代餐消费趋势洞察报告》、天猫《2019天猫运动消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