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究竟是来和人类抢饭碗的?还是来帮助人类提高效率的?
3月,OpenAI和非营利性研究实验机构Open Research以及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发表的一篇论文称,约八成的美国劳动力中可能至少有10%的工作任务会受到大型语言模型引入的影响,约19%的工人可能会看到他们的工作中至少50%的任务受到影响。高盛此前也曾在一篇报告表示,AI革命可以取代3亿欧美白领岗位,受影响最大的是法律和行政工作,而建筑师、工程师也有被淘汰的危险。
但值得注意的是,同样受益于AI的发展,各行各业的效率得以大幅提升。以跨境电商为例,有受访者告诉记者,借助ChatGPT等AI工具,能在10分钟内完成以前需要花数万元成本做的事情,在今年3-4月,其公司业绩额相比去年同期的增幅超过200%。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针对一家技术企业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聊天机器人等人工智能(AI)工具可提升技术支持员工平均14%的劳动生产率。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4月25日报道,上述调查为期一年,调查对象是《财富》杂志500强榜单上一家软件企业的5000多名员工,他们主要在菲律宾从事客户支持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负责技术支持的员工使用对话式人工智能工具后,平均工作效率提高14%;“新手和低技能员工”的工作速度则能提升35%。
该研究报告共同作者、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候选人琳赛·雷蒙德说,人工智能提高工作效率对入门级或入职早期的员工尤为明显。企业可利用最优秀、最聪明的员工训练人工智能工具,然后转化成建议提供给其他员工。
雷蒙德说,研究并非有意探寻“人工智能是否将取代人类员工”,只是得出结论,即技术将帮助人类更有效地同时完成多项任务,并以更快速度处理更复杂问题。
另一共同作者、斯坦福大学“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研究所”数字经济实验室主管埃里克·布林约尔松说,几乎所有层级的人类员工都可从人工智能获益,“可能超过半数美国员工将明显受这些工具影响”。他说:“我不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员工,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员工将取代那些不使用的人。”
《经济学人》近期发表的名为《你的工作可能将不受AI的影响》一文中的观点与此不谋而合。报道中提到, 2013年,牛津大学曾发表过一篇被广泛引用的论文,指出自动化可能会在接下来的十年左右消灭47%的美国工作岗位。但实际发生的事情让人们大吃一惊,在过去十年中,发达国家的平均失业率大约减半,工作年龄人口的就业比例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等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失业率反而最低。
“的确,AI会对很多工作产生暂时的负面影响,而且影响会发生得比较快,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安全网来尽量减少过渡期的痛苦。”加州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教授Yaser S. Abu-Mostafa说道。
在IBM院士、AI伦理全球负责人Francesca Rossi看来,对AI的担忧往往源于对“黑匣子”内部发生的事情缺乏理解,“AI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必须根植于伦理,这意味着要优先考虑负责任的培训、合作和监督。只有将伦理置于AI开发的核心,社会才能学会信任它。”
根植于伦理意义上的开发,则首先应该考虑目前适用于各种产品的产品安全和质量预防措施是否也可以适用于AI产品。此外,还需要一个类似于FDA的机构来批准AI产品,并确保它们是安全的、没有偏见的,并且其带来的“副作用”(例如隐私泄露等)在可接受的标准内。
据新华社、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