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过滤、高温烧煮、烘干……梅州市五华县琴江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琴江园公司”)的乡村振兴车间里,从五华各地运来的桑芽菜、龙须菜、树仔菜、夜兰花等新鲜农产品正在进行深加工。新快报记者日前走访了解到,梅林镇探索开展的精品蔬菜种植模式已复制推广到五华县四五个镇,福新村的“稻虾共作”更推广至五华县13个镇,联农带农,共赢发展,产业振兴“梅林模式”正被加快推广,推动五华县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二三产融合 精品蔬菜种植加快推广
广州市番禺区驻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驻梅林镇工作队”)由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道办、番禺区水务局、番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番禺区石壁街道办、番禺区应急管理局、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增城支行派出帮扶干部组成,番禺区委统战部、广州珠江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挂点联系单位。
琴江园公司是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这几年,公司采用“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的合作模式,在梅林镇琴口村发展种植了750亩桑芽菜。桑芽菜种植模式的成功,让广州市番禺区驻五华县工作组和驻梅林镇工作队看到了种植精品蔬菜的发展潜力。
工作组和工作队经过广泛调研了解到,龙须菜、树仔菜、夜兰花三种精品蔬菜经常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具有产量稳定、投资回报率高、风险低等特点,而且适合在五华县种植。去年8月,工作组动员琴江园公司在五华县发展精品蔬菜项目,采取“公司+村委会+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琴江园公司负责人宋作佳告诉新快报记者,根据合作方案,公司负责提供种苗给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并与致富带头人、农户签下三年包销协议,让他们吃下“定心丸”。
“一次包销三年”底气来自哪里?原来,这离不开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
日前,新快报记者在琴口村的五华县精品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看到,经过新一轮的精耕细作,基地里的龙须菜、树仔菜和夜兰花长势都很好。驻梅林镇工作队队长王永锋介绍说,这些精品蔬菜的优势是一种下去可以管很多年,可以不断地摘,每年可以从3月摘到10月。
而在由琴江园公司和五华县梅林镇政府、驻梅林镇工作队共同打造的乡村振兴车间里,记者看到,桑芽菜经过自动传送带清洗、过滤、高温烧煮、烘干、冷却后,由工人称好重量包装后,直接送至一旁的冷库。因为市场供不应求,目前车间里的冷库已经不够用了。在乡村振兴车间对面,一栋崭新的冷冻车间已经建好,部分投入了使用。
“你们看,这种两片叶一条嫩芽的桑芽菜才是最好的,再老一点口感就不好了。”双手捧起一捧桑芽菜,宋作佳介绍说,因为客户对品质的要求高,所以要看着菜的长势采摘,“偷懒不得。”因此,基地的用工也比较多,在梅林基地采摘和在车间务工的工人加起来就有50人,在全县,这个产业可以带动约两百人就业。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在工作组和各工作队的努力推广下,除了梅林镇琴口村,华城镇的葵富村、潭下镇的百安村、岐岭镇龙岭村等都建设了精品蔬菜种植基地。驻梅林镇工作队介绍,根据现在的市场行情和比较成熟的技术,开拓撂荒地、合作种植精品蔬菜是一个非常有生命力的产业。
从10亩推广至13个镇 “稻虾共作”变富民产业
“2021年7月6日工作队进驻梅林镇,这一天,梅林镇的‘稻虾共作’基地正式挂牌,当时我们就知道被赋予了推广这一新型产业的使命。”驻梅林镇工作队队员覃相貌说,“稻虾共作”之所以在梅林镇率先落地,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原来,广州市番禺区对口支援办常务副主任、番禺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春雷曾在五华工作过三年,他了解到五华的水质、气候、地理条件,认为比较适合发展“稻虾共作”,这也是破解撂荒地复耕复种和提高村集体、农户收入的突破口。于是,他积极动员梅林镇乡贤李素偌回乡创业,同时要求驻五华帮扶工作组和驻梅林镇工作队以产业为抓手,加强宣传推广。
2021年5月,李素偌在福新村率先集约10亩撂荒地,建设了“稻虾共作”的第一个基地。一个月后,成立了广东省悯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经过两个多月的试验,“稻虾共作”每亩收入比单纯种植水稻高出两倍多。从此,这里就变成了示范基地,来参观取经和种植的人越来越多,“稻虾共作”在五华县打开了局面。如今,李素偌已被聘请为梅林镇六名“产业村长”之一,决心要打响五华“稻虾共作”品牌。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五华县“稻虾共作”基地从当时的10亩开始发展到如今,已遍布五华县13个镇,共有30个基地2500多亩,直接带动300多名农户就业,年产罗氏沼虾300吨,总产值2400万元;年产出水稻640吨,总产值200万元,成为行之有效的富民产业。去年12月,“稻虾共作”项目被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列为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典型案例,在全省范围内推广。
播下乡村振兴种子 让下一代拿起接力棒
通过两大“造血”产业,驻梅林镇工作队协助工作组和后方帮扶单位,在五华县播下了产业振兴的种子,同时把发展的“种子”播到了下一代。
今年,驻梅林镇工作队联合梅林中学举办了以“乡村振兴,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作文竞赛活动,全校1800多名学生全部参加。在颁奖会上,获奖学生代表古晓夏说:“通过参加竞赛活动,让我们知道了乡村振兴任重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农村是我们的故土,我们应该热爱农村,为乡村振兴贡献应有的一份力量。”
同学们对乡村振兴的认识,让驻梅林镇工作队感到非常欣慰,王永锋说:“相信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广袤乡村必将出现‘产业更加兴旺、生态更加宜居、乡风更加文明、治理更加有效、生活更加富裕’的生动局面,到那时,乡村不仅是我们每一个人乡愁的记忆,还是我们每个人向往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通讯员 覃相貌
图片:新快报记者 林里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