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从今年7月开始,广州交警将会同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查处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电动自行车非法加装、改装等违法行为。广州交警表示,非法改装电动车的危害性极大,请大家自觉抵制非法改装行为。
改装有危害 提升车速意味牺牲安全性
2019年4月15日起施行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被称为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新国标”对电动自行车有严格的标准限制:最高车速不超过25公里/小时、整车重量不超过55公斤、电池电压不超过48伏,而且要带有脚踏板。
“新国标”中最能直观的体现就是对速度的限制。不过,出于各种原因,不少人在骑行电动自行车时都有更高的速度需求。比如外卖行业,配送员小郑坦言,如果按照25公里/小时的速度骑行的话,那么他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配送。
正因于此,社会上对电动自行车进行提速改装成了一种默认行为。很多人在买到车上完牌之后,就去改装店进行改装,去掉脚踏板、解锁车速、扩充电池、增强减震等等。
常见的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行为主要分为“软解”和“硬解”两种。所谓“软解”,就是通过软件程序解除车辆的速度限制,把设定好的25公里/小时提升到50公里/小时以上,同时消掉警报声。软解改装的电动车虽然在外观上区别不大,但速度提升带来的危害性很高。
“硬解”是指通过更换车辆部件来完成。比如更换大容量的电池、大功率的电机和更先进的控制器,以达到使用者期望的车辆速度(如80公里/小时)。通常这种硬解改装的电动车,在外形上就会很不一样——一般都会有更大的避震弹簧、更大的轮毂和轮胎,甚至还会有防滚架。硬解改装后的电动自行车,不仅车重会远远超标,其外形和速度也接近于燃油摩托车。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一般情况下,正规厂家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出厂时都是合格产品,也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而改装后的车辆虽然提高了消费者的驾驶体验,却严重影响了驾驶安全。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越秀大队的龙警官说:“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后,将大大增加行驶安全风险和车辆自燃爆燃的概率,会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
上升逾六成 广州电动车交通事故增加
近年来,城市的机动车管理越发规范化,因机动车导致的交通事故比例逐渐下降,但是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和事故量却在不断提升。电动自行车正在成为城区交通事故的一种常见现象。广州交警透露,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发生的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同比上升了63%。
今年2月1日,刘某驾驶无号牌电动自行车沿珠吉路靠中央绿化带的机动车道逆向行驶,在横穿道路时与吴某驾驶的粤K1**86号牌小型轿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刘某死亡及两车损坏。4月15日,江某驾驶无号牌电动自行车沿白水寨大道由西往东方向行驶,在掉头横过马路时与廖某驾驶的粤A1**67号牌小型普通客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江某当场死亡、两车损坏。5月22日,赖某驾驶无号牌电动自行车在增江大道南与纬六路交界处违反交通信号指示(闯红灯)通过路口时,与林某驾驶的赣C2**L7号小型普通客车发生碰撞,事故造成赖某死亡、两车损坏。
据公安部道路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国内电动自行车导致事故的违法行为前10分别为:违反交通信号(16.7%)、未按规定让行(16.6%)、逆行(13.6%)、其他影响安全行为(11.9%)、违法占道行驶(13%)、酒后驾驶(5.6%)、操作不当(5.2%)、超速(4.2%)、其他(3.6%)、违法超车(3.5%)。这些行为导致的事故数量占事故总量的92%以上,表明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漠视交通规则是普遍现象。
从今年7月1日起,广州交警严查电动自行车的非法改装行为。6月19日,广州交警便提前发布严查预告和给市民倡议书,请大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并及时登记上牌;自觉抵制非法改装行为,改装过的电动自行车及时恢复原状。
对此,广州交警的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驾驶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交警部门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广州交警呼吁:“请大家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敌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