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剑指中高端“蛋糕” 极兔加码经济型业务
6月的快递江湖不太平静。发起“价格战”的极兔速递(下称“极兔”)开始冲刺港交所,菜鸟速递横空出世,剑指中高端业务,向现有的快递巨头们发起进攻。“擂主们”几乎同步释出了应对“招式”:京东物流迎来第三任CEO,与德邦股份的融合加速;顺丰控股公告了在香港资本市场的计划;中通抛出“不上门必赔”的承诺,杀入“最后一公里”的赛道。而在市占率的排位战中,今年前5个月,圆通行业第二的位置再无悬念,但其航空、国际业务仍面临挑战;韵达跌至第三,业绩稍见起色;申通持续追赶,再获菜鸟加持。
新兵老将同台竞技,攻防拉锯战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此时,不禁让人想起顺丰创始人王卫2017年回答股东提问时说到的那句,“我们的竞争对手,肯定不是来自同行,而是跨界企业”。
新手,进攻!
主打中高端 菜鸟速递对标顺丰京东
6月28日,菜鸟集团在“2023全球智慧物流峰会”宣布推出自营的快递品牌——菜鸟速递,主打半日达、当次日达、送货上门和夜间揽收等品质服务。
“中国快递市场发展得足够快、也足够大,需要物流行业提供多层次的供给,菜鸟希望打造更具性价比的品质服务,满足商家不断出现的新需求。”菜鸟集团CEO万霖在物流峰会上表示。
近年来,多家电商平台崛起,良好的配送服务可以增强电商企业的黏性,尤其是知名的大客户。“商家和消费者都追求好的服务。”交通运输行业证券分析师王亮(化名)向新快报记者表示,物流是支撑电商业务发展的关键环节。
据介绍,乳业龙头伊利在天猫的部分旗舰店去年开始试用菜鸟速递服务,物流问题投诉下降30%,大促物流成本下降30%,退货率也少了一倍。
资料显示,菜鸟速递的前身——丹鸟于2019年亮相于天猫“618”,2020年4月获得全国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作为自营物流,丹鸟自推出以来持续参与了天猫大促的物流配送。28日,认养一头牛、青岛啤酒、添可、欧珀莱、盒马和银泰百货等多家企业在物流峰会现场与菜鸟速递签约,表明其已全面向市场开放。菜鸟速递官网显示,目前其全国终端站点超5000个,全国运输线路超7500条,业务覆盖全国近300个城市。
对于菜鸟速递是否会对行业造成明显影响,市场持观望态度。
国联证券分析师认为,菜鸟速递不会对经济型快递造成明显冲击,其直营模式和产品属性或更多对标顺丰、京东物流为代表的中高端快递品牌,对原有参与者的冲击还有待观望,其竞争点或将主要体现在时效的落地率和成本价格方面的差距。
“通达系”某网点负责人陈明(化名)向记者表示:“单纯靠‘三通一达’的快递服务,满足不了消费者对于品质的要求,菜鸟的定位可以填补(这个需求)。”陈明认为,菜鸟速递对加盟模式的“通达系”无明显影响。
“烧钱”抢份额 极兔模式难以复制
对于极兔冲刺港交所,业内的感觉是“靴子落地”了。
2020年3月,极兔进入中国市场。2022年完成对百世的收购。今年5月,极兔宣布收购顺丰旗下电商快递品牌丰网100%股权。其间,极兔多次被传IPO。终于在今年6月16日,极兔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2021年和2022年,极兔在东南亚的快递服务单件包裹收入分别为1.10美元、0.95美元,对应的营业成本为0.79美元、0.76美元;在中国市场,这两年的单件包裹收入则是0.26美元、0.34美元,对应的营业成本分别为0.41美元、0.40美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以及相关公司数据,按2022年包裹量计算,极兔在东南亚排名第一,在中国排名第六,市场份额达10.9%。
然而在经营数据上,极兔近年营收增速明显下滑,持续亏损。2020年-2022年,极兔的营收分别为15.35亿美元、48.52亿美元、2.67亿美元,同比增长357.7%、216.0%、49.8%。其间,经营利润分别为-6.06亿美元、-16.47亿美元、-13.89亿美元。
近日,极兔完成收购丰网,主营的经济型快递业务更进一步。“极兔完成了对国内中小快递公司的最后一轮打击。”王亮说,极兔兼并行业的中小公司,推动了国内快递市场高度集中。招股书显示,中国市场份额前七名的企业占约97.5%。
由于其与“通达系”形成较强的竞争关系,“通达兔”的说法时有传出。“(何时与‘通达系’相提并论)关键要看极兔完成IPO后的战略选择。”快递物流行业专家赵小敏向新快报记者指出,与目前的“通达系”相比,极兔在国际业务的竞争力更胜一筹。
随着极兔启动上市,市场愈发坚信快递行业不会出现第二个极兔。安信证券研报指出,对国内电商快递企业而言,行业仍具有很强的壁垒,极兔的成功很难被复制,商流、加盟商体系、资本、竞争环境缺一不可。参考极兔2020-2022年累计融资约52亿美元,可视作中国电商快递起网门槛。
上海证券分析师表示,预计极兔仍处于低价抢量的状态中。然而,低价抢量的策略不具备可持续性,极兔在中国市场何时可以盈利仍然是资本市场较为关心的问题。
巨头,守擂!
京东物流迎新帅 减少低质量外部客户
背靠京东集团,京东物流主打中高端业务,其并购德邦一案近日有了新进展。7月1日,德邦公告与京东物流拟签订《资产转让协议》,将以合计不超过1.06亿元的自有资金购买京东物流及其控股子公司83个转运中心的部分资产。券商研报指出,两者物流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有助于双方发挥协同效应,带动盈利能力上行。
此前的6月26日,京东物流刚迎来新任CEO胡伟。2018年以来,京东物流仍未实现盈利,2018年-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65亿元、-22.34亿元、-41.34亿元、-158.4亿元、-13.97亿元。今年第一季度,京东物流再亏9.89亿元。2010年加入京东集团、从物流体系成长起来的胡伟接手后,京东物流在盈利与市值管理等方面仍存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物流在战略性减少低质量的外部客户。兴业证券研报指出,今年一季度,京东物流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单客户平均收入(ARPC)同比增长20%至13.3万元,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同比减少7.4%,主要因为公司战略性的清理小型、低ARPC客户,加强头部客户粘性和深化合作,架构调整带来的客户数量下滑趋势有望在第三季度止住。
顺丰剥离丰网止损
避开与“通达系”竞争
“腹背受敌”之下,顺丰控股放出了在香港资本市场的计划。7月8日,顺丰控股公告称,其正在对香港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进行研究咨询、探讨论证等前期工作。这与顺丰控股将赴港二次上市的传言相呼应。有消息称,顺丰控股考虑最早于2023年在香港第二上市。但截至目前,其尚未确定具体时间表,亦未确定具体方案。
目前,顺丰控股在深交所上市,旗下嘉里物流、顺丰同城、顺丰房托三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
顺丰控股公布的今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上半年,顺丰控股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2亿-42.2亿元,同比增长60%-68%。顺丰控股表示,上半年业绩同比大增是因为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深耕行业客户满足其多元化需求;持续推进多网融通,不断调优成本结构。其中,在成本端的举措包括出售亏损的丰网,此举亦为顺丰控股的转折点。
市场普遍认为,顺丰控股将更聚焦国内中高端核心业务的发展。中银证券研报指出,从行业竞争态势看,顺丰与“通达系”的关系将从“交叉”转变为“平行”。未来包括冷链、医药、生鲜以及其他中高品质的产品,是顺丰控股继续加固和提升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顺丰控股出现在极兔的股东名单中,持有1.54%股权。业界表示,期待两者在海外业务方面进一步合作。
快递行业今年前5个月“成绩单”出炉
“排位战”激烈 “通达兔”谁能“5进4”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快递业务量(不包含邮政集团包裹业务)累计完成480.9亿件,同比增长17.4%;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496.8亿元,同比增长12.3%。
五家企业中,中通快递稳坐行业龙头。2019年-2022年,中通快递的市场份额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均呈上升态势,市占率由19.1%升至22.1%,增幅位于业内首位。今年1-5月,除中通快递外的四家企业市占率共计53.7%,与2022年的53.5%基本持平。由此,中通快递的份额变化有限。
行业第二之争颇具看点。去年,圆通速递与长久位于第二的韵达速递展开竞争,后者以0.1个百分点的市占率险胜。步入2023年5月,圆通速递的市占率由15.8%升至16.6%,韵达速递则由15.9%降至14.2%。从归母净利润来看,圆通速递在经历去年的近乎翻倍增长后,今年一季度大幅回落。剖析具体业务,受航空货代景气度持续下行影响,圆通速递的航空、国际业务降幅较大,一季度圆通国际和圆通航空合计实现归母净利约0.18亿元,同比减少0.63亿元。
虽然韵达速递的归母净利润2021年止跌回升,但增长率一直保持为个位数,2021年、2022年、2023年第一季度分别为5.1%、1.6%、3.0%。综合券商研报以及记者与业内人士的交流,韵达速递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不仅业务量下滑,单票成本也有所提高。2022年,韵达速递单票快递成本2.34元,同比增长18.9%,同期圆通速递的该成本为2.32元,同比增长8.9%。就单月业务量来看,韵达速递4-5月已实现同比增长,如果趋势持续,后续的累计增速或将转正。
今年瓜分韵达速递市占率的还有申通快递。历经2021年的低潮(市占率10.2%),申通快递持续追赶,今年前5个月市占率已达12.9%。去年末,阿里行权申通的期限延长三年。今年6月,申通快递公告称,菜鸟接手其25%的股权。券商研报指出,菜鸟作为大股东的支持,短期内竞争对手或许无法复制。
事实上,极兔进场以来,市场的焦点是“通达兔”哪一家,将以何种方式在“5进4”的比拼中出局。
2022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到,提升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盟合作等方式进行资源优化整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提升一体化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结合近年行业的收购案例来看,下一个巨头退出市场或延续兼并重组的方式。当局者中,处于尾部的韵达速递和申通快递备受关注。赵小敏预测,对于国内市场来说,未来3家加盟式快递企业已经足够。
“企业之间会有博弈,某一家出现危机,其余几家不会坐视不管。”王亮说,“通达系”格局形成时间长远,总体市占率较大,往后像极兔收购百世此类骤然打破格局的事情几乎不可能出现。
行业观察
快递“服务战”走向更纵深和精细化
6月28日,中通快递宣布在全国66城推出“标快不上门赔付”。记者注意到,去年以来,快递企业“攻城略地”的背后,是行业持续打出的“上门牌”。
中通快递在全国首批66个大中型城市推出“标快送货上门,承诺不上必赔”的服务。若中通标快存在未按标准送货上门,或者未经客户允许投递至代收点等情况,中通客服人员对收件人的反馈核实后,将赔付收件人1张6元标快无门槛优惠券,可在下次下单时使用。中通客服告诉新快报记者,上述6元优惠券的有效期为90天。
中通的“套路”与顺丰速运如出一辙。早在2022年9月,顺丰速运就在全国50个主要大中城市亮出“派件不上门,承诺必赔付”的服务承诺,收件人获得的赔付是可用于寄件的5元客户体验保障红包。今年3月30日起,顺丰速运将该服务承诺扩大至全国600城。
2022年,申通快递就与电商平台在上海、广州等30个城市合作推出按需配送服务,送货上门为派送环节的亮点。今年5月,申通快递已将服务区域扩展至全国102个城市。
可见,快递企业近年走上服务分层、差异化道路,在送货上门的赛道上“卷”起来。华创证券分析师在展望2023年时指出,电商快递行业不再具备价格战基础,差异化服务分层愈发清晰。电商快递体系的末端将成为重要观察环节,“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将升至更重要的位置。无论快递行业、电商行业,都在谋求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差异化服务推动差异化定价,未来龙头公司的胜出或行业分化将来自于此。
送货上门只是缩影,伴随而来的还有电商大促期间不断刷新的时效,电子面单推行时充足的隐私保护,甚至是国际快递的“X日达”。中高端的“战场”便是范例:顺丰止损转舵,京东物流优化客群,菜鸟速递进场即指明上层“蛋糕”。
种种表明,快递企业“服务战”已经打响,且走向纵深、精细。
新快报记者 林广豪 郑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