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为推动船舶工业及海洋装备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内外海事行业深层次合作,2023第十届中国广州国际海事贸易展览会于7月26~28日在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举行。这是船舶、港口、航运、海洋工程及海洋渔业等海事行业交流、展示、合作、服务的一大平台,是2023年大湾区海事业聚会最大的盛会之一。记者现场看到,展会现场人气火爆,众多企业携新品亮相,吸引观众参观咨询,促进商机达成。
作为亚洲地区重要的海事盛事之一,本届广州国际海事展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广东造船工程学会、广东省船舶工业协会等多家机构协办,展示修造船、海洋工程、港口、海洋渔业、水上客运、游艇、邮轮、深海养殖、远洋渔业、海上风电、航运等领域的最新产品、技术及服务,吸引广船国际、黄埔文冲、中船广西、605院、长平机械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企业联合参展,带来最新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展示海事业的新模式与新业态。
开幕仪式上,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强在致辞中表示,广州海事展自2005年创办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18年的历程。立足于我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在珠三角举办的广州国际海事展,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与东南亚国家船东、海洋工程、海洋渔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是推进船舶及海洋装备技术创新,提升配套业的国产化应用。
“广州海事展创办至今,每一届都紧扣行业发展脉搏,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企业和新技术、新产品,展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是亚洲地区重要的海事盛会之一。”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李国安表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见证了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变迁,当前面临的各种问题也让行业深刻认识到,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全球合作和产业链的完整稳定。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加快突破瓶颈制约,补齐短板弱项,进一步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产、学、研、用”上下游融通创新,构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加强本土配套和国际协作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质量水平。
广东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向辉明则指出,广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毗邻港澳、辐射东南亚,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三大建造基地之一,珠三角造船基地的龙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广东因海而兴、因海而富,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8年居全国第一,“海洋经济”已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版图上的重要力量。作为毗邻南海的主要省份,广东的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借助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发展迅速,产业体系趋于完善,外向型经济优势明显,产业辐射能力突出,初步形成了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临海工业集群。广东船舶及海洋装备工业将进一步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激发创新,努力成为推动广东海洋强省建设的重要力量,推动中国船舶及海洋装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会同期举办2023第四届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论坛,邀请50多位行业专家为大家带来诸多精彩内容,聚焦当前船舶、海工、海洋渔业领域热点,积极为航运和造船行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协助推动中国船舶工业和海洋装备在全球海事领域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
此外,粤港学会船舶技术交流会暨签约仪式、八省两市船舶行业协会联席会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十五次常务理事会议、第六届中国绿色船舶技术高峰论坛暨第八届辽沪粤学会总工程师论坛、第五届海洋科技发展(广州)论坛、绿色修船论坛一同于展会期间召开。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陆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