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女足世界杯激战正酣。在精彩的比赛背后,女足运动的一个尴尬的话题也再次被放到台面上。
据外媒报道,参加2023年女足世界杯的女性运动员获得的收入大约是参加去年世界杯男选手收入的1/4——而这个数据已经是女足运动取得的一个巨大进步。根据世界管理机构国际足联和全球球员联盟FIFPRO提供的数据,在2019年世界杯,女足选手收入只有男选手的8%。
提升:本届女足世界杯奖金10亿元
当地时间3月16日,第73届国际足联大会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本届大会上,连任国际足联主席后,因凡蒂诺宣布,2023年女足世界杯总奖金将提升至1.5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46亿元)。这一数字是2019年女足世界杯总奖金的3倍有余。
根据国际足联的计划,奖金分配也采取了新方式——其中1.1亿美元的专项资金取代基本奖金,分配给各参赛的会员协会。其余资金则作为世界杯比赛奖金,按照不同阶段奖励给晋级球队,最终的冠军球队将获得超过1000万美元的奖励。
根据规划,除了提升奖金,国际足联还将投入额外经费,以确保今年女足世界杯的参赛球队,享有与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男足球队在住宿标准、球队营地和设施等多方面同等的条件和服务。
与以往的历届比赛相比,本届女足世界杯对球员的奖励无疑是积极的。
呼声:同工同酬已经喊了多年
男女同工同酬在很多行业里已经是标准,然而在世界杯舞台上却不然。
据媒体报道,1991年女足世界杯创办时并无奖金设置。直至2007年,女足世界杯才开始设立奖金,当届的奖金总额仅为580万美元。经过12年时间,2019年在法国举行的女足世界杯,其总奖金涨到了3000万美元。
就在本届世界杯开赛前,澳大利亚女足球员集体发声:“736名足球运动员有幸代表自己的国家登上本届世界杯的最高舞台,然而,许多人仍然被剥夺了组织和集体谈判的基本权利。集体谈判使我们如今能获得与澳大利亚男足国家队相同的待遇,但有一点例外:就相同的成就来比较,国际足联仍然只为女足提供男足四分之一的奖金。”
声明的最后,她们补充道:“我们澳超女足联赛的姐妹们仍然在努力推动全球女足联赛职业化,这样她们可以不再像我们以前一样兼职踢足球。”
难点:男女足发展不均衡难“端平”
毫无疑问,女足运动员对于同工同酬的抗议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在2022年2月,美国女足与美国足协达成一项历史性的协议,不止于2400万美元的国家队酬劳,美国足协还承诺在下一份集体谈判协议中,实现男女足球员在所有比赛中的同等待遇。
有了美国女足的先例,去年至今,又先后有英格兰、挪威、新西兰、巴西、加拿大、瑞典、威尔士等足协宣布过类似措施,为男女足实行“同工同酬”。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协议只是针对国家队层面,在联赛和俱乐部层面,男女足球队要想实现“同工同酬”依然面临重重困难。
分析原因,男女足球运动在发展上的不均衡是关键。根据外媒的统计数据,虽然2019年女足世界杯观看人数达到了11.2亿人次,但总体盈利仅为1.31亿美元,而2018年男足世界杯的收益就超过50亿美元。外界将男女运动员收入差距归结于两者商业化巨大差异。因此就有人认为,“男女足在商业收益上存在巨大差异,国际足联所接到女足世界杯的转播、赞助等费用,仅仅只有男足世界杯的1/10乃至1/100”,在此情况下“同工同酬”并不现实。
不管如何,本届女足世界杯已经为同工同酬推进了一大步。此前国际足联透露一项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全球有77%的女足联赛获得了赞助商,比2021年增长了11%,俱乐部商业开发收益较2021年也增加了33%。
因凡蒂诺在一些场合透露,国际足联的最终目标是在2026年和2027年分别实现男女世界杯的薪酬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