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国春 工作单位:广州市黄埔区派驻清远连州市西岸镇工作队队员、驻东村村第一书记 派出单位:广州市黄埔区文冲街道办事处
继6月30日上午,黄埔区科学技术局到石兰村慰问低保户张月珍后,昨天上午,驻镇工作队队长何继英组织4名工作队员,带着广州市黄埔区夏港街提供的慰问品大米1袋、油1桶、淮山面2箱,又一次来到张月珍家慰问。“何队长、岳书记,你们又来看我了,真是太感谢了!”张月珍高兴地说道。“我们对你放心不下,所以又来看你,这段时间身体怎么样啊?”何队长与张月珍拉起了家常。临走时,我也一再提醒她,一定要注意身体,自己的身体好,才能更好地照顾好两个残疾的孩子。
在“八一”建军节前夕,我们工作队启动了第三季度遍访工作,也利用这个时机对重点监测对象和老退役军人进行一次慰问,以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这是防返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慰问也是广东省乡村振兴新平台使用以来,我们按照新要求首次开展的走访慰问工作。
回顾两年来,在对接石兰村委工作中,我始终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无缝对接,锚定帮扶标准,全过程开展动态监测,因症施策落实帮扶措施,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进一步夯实“两不愁三保障”基础,未发生规模性返贫,也未出现一户一人掉队情况,为防返贫工作上交了一份合格答卷。
——联动遍访,核实情况。开展防返贫走访工作,我有一个习惯,喜欢与村委干部、镇驻村团队联合开展行动。这样有一个好处,可以集中人力、集中时间、集中办事,不单局限于去完成某一项工作。这是群众比较受欢迎的做法。走访前,我会提前准备好上一季度的资料,现场与监测对象逐项进行核对,对有关情况做到“一网打尽”,尽可能收集完相关信息资料。具体做到“一查”:主要查看监测对象的存折数据,掌握其经济收支情况;“三看”:看对象的住居环境、看粮油保障、看被褥穿着,掌握生活质量情况;“十问”:问自来水、住房、电视信号、网络信号、教育保障、医疗保障、收入保障、耕种田地、禽畜饲养、身体状况等,掌握生活保障和身体状况情况。通过走访,主要掌握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同时掌握因学生读书、吃药看病、其他变故等对经济指标底数的影响,为第二个阶段实施分类监测,制定帮扶措施提供依据。
——比对筛查,分类监测。完成对一般脱贫户、脱贫低保户、五保户的走访工作后,我马上就会组织召开一次联席会,对走访监测对象逐户进行分析、交底、评定,最重要的一条主线就是看脱贫人口家庭年人均收入有没有达到10420元标准,听取大家的意见,完成对监测对象初步分类。在这个环节,村委会的意见至关重要,村情、社情、民情,他们都是知根知底,这是我开展好防返贫工作的重要基础,相关工作也离不开他们的大力支持。随后,我对家庭变化较大、经济指标波动较大的家庭,通过乡村振兴平台,对有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变化的具体原因。接着,与镇政府专门管理防返贫工作的信息员,查看前一季度帮扶、慰问及调整数据是否完成录入工作,对数据进行比对筛查,确保数据真实有效“不断档”。最后,根据掌握的信息,对监测对象大致分为三大类,实行分级监测管理,对经济收入超过设定标准较多,经济来源稳定,且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的列为放心户;对经济收入超过标准不多,且家庭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列为常态化监测范围;对弱劳力、半劳力和无法外出、无业可就的,且家庭存在因残、因病、因学等情况的、经济指标波动较大的列为重点监测对象,把兜底保障救助放在重要位置来抓。
——因症施策,帮扶到位。在帮扶工作中,我主要用到几个方面的帮扶方式。一是就业帮扶。对不能离开家乡到外地务工的建档立卡劳动力,一方面是就近安排到相关企业干活,一方面是用好用活驻镇工作队防返贫基金,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了4人就近就业,安排了2人在石兰村爱国主义教育展馆工作,500元/月;安排2人分别在村委会和人居环境整治岗位工作,1620元/。二是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度,驻镇工作队投入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自主帮扶资金33万元修建了石兰段主水渠,解决了撂荒地复耕灌溉用水问题,实现了500亩土地流转,增加了群众租金收入,也为就近务工提供50多个工作岗位。三是开展消费帮扶。对群众生产的玉米、蔬菜和养殖的鸡,驻镇工作队通过自购和介绍电商平台进行销售,激发了农户的种养积极性。四是直接慰问。黄埔区17个帮扶成员单位对西岸镇防返贫工作非常重视,通过自身或发动企业捐赠许多物资,对脱贫户表示极大关心。如2022年初,黄埔区文冲街发动辖区企业广州久零名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向西岸镇捐赠了42万多元的衣服,我们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帮扶单位到调研或开展共建时,带来的慰问物品、现金,我们也会及时做计划,发放到有需求的监测对象手中。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我将进一步探索拓宽防返贫工作方法,不断总结经验,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使群众活得有尊严、有希望、有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