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龙
驻阳江阳春市春湾镇工作队队员
派出单位:珠海市香洲区城市更新局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把工作做实做深做出成效。”
新鲜果蔬搭上“直通车”销往珠海市场,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种植户增收的问题;一颗颗青梅经过加工,提高了身价,打响了春湾镇的凉果品牌……身为驻阳江阳春市春湾镇工作队一员,陈志龙把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春湾实际,发挥珠海所能,助力春湾打造“菜篮子”、做大“土特产”,推动产业兴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打通销路 农产品销售超千万元
“帮扶切忌蛮干,要讲究方法……”驻镇之前,陈志龙特意找到扶贫干部请教,他说:“只有把我们想做的事转化成帮扶地区和群众想做的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实做深做出成效。”
陈志龙告诉新快报记者,进驻春湾镇后,工作队队长廖文带着队员积极在珠海找市场,协调珠海市铭海、和平批发市场等开设春湾农产品销售点,又支持本地合作社建设春湾镇农产品展销中心,打通“收购前端、运输中端、销售末端”,形成农产品收购、运输、销售“一条龙”,开启农产品出村进城“直通车”。
“试业第一天,我在那里(珠海销售点)守了一个晚上,跟着大家一起摆摊,几个小时卖了三千多斤,一下子信心就上来了。”陈志龙说,我们坚持市场导向,只有市场需要的产品才有发展的前景,才能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真正激发了农村农民的内在动力。”
8月16日,收购茄子、火龙果等农产品共23508斤;8月17日,22204斤;8月18日,19241斤……从合作社收购农产品清单上可以发现,春湾镇农产品已在珠海市场落地开花。陈志龙说,去年5月以来,累计助农销售农产品超过500万斤,销售金额突破千万元,惠及春湾镇及周边地区大小菜农千余户,带动村集体增收约30万元。
陈志龙(右二)在青梅加工基地了解项目建设情况。
发力加工 小小青梅撑起大产业
今年上半年,位于春湾镇卫国村的青梅加工基地,收购春湾及周边青梅600余万斤、黄皮180余万斤、橄榄120余万斤、枇杷85余万斤、李子50余万斤……春湾镇青梅种植历史久远,在工作队大力推动下,青梅加工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春湾镇产业振兴的一张新名片。
目前,春湾镇青梅种植面积约3000亩,约2500户农户参与种植。青梅加工基地建成投产后,2022年以每斤0.8元至1.1元的价格收购青梅,今年收购价格上涨到每斤1元至1.5元。同时,该项目为当地创造了50余个就业岗位。
据不完全统计,青梅加工基地已为春湾镇及周边地区的农户带来了2700余万元的直接收入,并且带动项目所在卫国村增加村集体收入约8万元,大大鼓舞了种植户的信心。
四五月份收购青梅,然后五六月份又有三华李,接着还有黄皮、橄榄、生姜、金桔……在陈志龙看来,青梅加工基地不仅可以带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更有助于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如青梅,通过扩大种植规模,形成开放的景观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游客来了,可以下车走一走、看一看,找个地方吃饭或者住宿,又带动乡村民宿、农家乐的发展。”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校对:吴习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