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3年8月31日,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正式印发《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管理办法(修订)》(简称《管理办法(修订)》),对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简称普惠机制)制度进行了更新修订。
进一步提高普惠机制的风险补偿比例至65%
此次普惠机制政策修订,主要是为了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普惠金融政策,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贯彻落实《广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相关措施,积极发挥普惠机制运行成效,进一步强化对合作银行风险分担和补偿作用,支持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民营中小微市场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
新管理办法延续实施2022年11月普惠机制年度资金补偿总额提高至不超过10亿元有关安排,着力解决小微企业信用问题,合理有效分担合作银行风险,支持合作银行降低普惠贷款风险定价,加大普惠信贷投放力度。
结合普惠机制三年运行情况,在原机制基础上,新管理办法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及保险机构,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及保险机构与普惠机制共同分险作用,降低银行机构普惠贷款风险,提高银行机构不良贷款风险补偿比例。
通过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及保险机构,让合作银行可以通过代偿或理赔更快获得不良贷款的风险补偿,更好发挥风险分担作用。
新管理办法提出,针对绿色低碳、专精特新、乡村振兴及其他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货币政策工具投向的重点领域,可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普惠机制的风险补偿比例至65%,引导合作银行机构加大对我市重点领域的支持,同时加强地方金融扶持政策与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衔接。鼓励各区出台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政策,与市级普惠机制形成政策联动,发挥市区政策合力。
30家合作银行三年累计投放普惠信用贷款1565.5亿
据了解,2020年5月,为落实国家和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有关政策要求,广州市制定出台《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管理办法》,建立了财政支持的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按照普惠机制制度安排,市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对合作银行机构发放的符合条件的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本金损失给予最高50%的风险补偿。2022年11月,为进一步强化普惠机制作用,引导合作银行加大普惠贷款投放支持力度,普惠机制年度资金补偿总额提高至不超过10亿元,强化对合作银行风险分担和补偿作用。
普惠机制运行三年多来,已先后遴选30家合作银行机构,基本涵盖广州地区主要银行。截至2023年6月末,普惠机制下30家合作银行累计投放普惠信用贷款1565.5亿元、55.1万笔,惠及小微市场主体16.3万户,户均贷款金额79.9万元,加权平均利率4.93%。其中,2023年1月首次新增纳入我市4家村镇银行,强化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支持。目前,各合作银行结合普惠机制政策,已开发各类信用类产品近90款,有的合作银行在加入普惠机制后将普惠贷款额度提高1倍,不断强化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切实增强对普惠小微市场主体支持力度,营造了良好的敢贷愿贷能贷的市场环境。
采写:新快报记者范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