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心脏外科如果说是外科的顶峰,那么胸腹主动脉置换就是顶峰中的顶峰。
记者近日从广东省人民医院获悉,该院再一次实现技术禁区突破,为命悬一线的6岁小泰(化名),在体外循环辅助下进行胸腹主动脉置换术,这是目前报道的全国最小年龄的儿童广泛型主动脉夹层进行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病例,刷新了纪录。
患儿突患主动脉夹层命悬一线
小泰自幼罹患罕见的洛伊斯-迪茨综合征(Loeys-Dietz Syndrome,简称LDS),出生6年来已经接受多次手术治疗。8月初,小泰突然出现持续性腹痛,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随时可能因血管破裂而猝死。随即被转诊到广东省人民医院。
接诊后,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迅速成立救治小组。经检查,患儿已出现广泛型主动脉夹层,随时有可能破裂引起大出血。“当一个人被诊断患有主动脉夹层时,就犹如身上携带了一个‘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主任郭予雄说,“必须尽快手术,置换主动脉。”
在PICU组织下,该院心外科、心儿科、心内科、血管外科专家团队进行会诊,决定为患儿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实施“胸腹主动脉置换术”。
该手术风险大、难度极高,术后并发症难以估计。“加之年龄小,病情非常复杂且危重。”郭予雄说,主动脉夹层好发于中老年人,儿童罕见,国内儿童主动脉夹层手术成功例数甚少,特别是低龄儿童,尚未见该年龄的儿童“胸腹主动脉置换术”病例报道。
需心脏不停跳、内脏不缺血完成手术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孙图成表示,胸腹主动脉需要切开胸部和腹部,主动脉周围有迷走神经、食管,腹部有各种脏器。“该手术要求多学科团队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在心脏不停跳、内脏不缺血的情况下完成血管置换。”
对此,孙图成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在人体的交通大干道上,主动脉相当于铁轨,心脏、肝、肾等器官就像是在铁轨上行驶的火车。进行主动脉置换,意味着要把铁轨拆了,但火车还要能平稳、无阻运行。
而小泰又为广泛型主动脉夹层,血管撕裂范围大,随时会因彻底破裂引起大出血、休克、心脏骤停。加之他年龄小,身体承受能力差,无疑是给手术“难上加难”。
手术成功,“刷新了全国纪录。”
一切准备就绪后,8月6日上午,患儿被送入手术室。主刀医生孙图成说,打开患儿胸腔的时候,他的主动脉呈血红色,而非正常的淡黄色,说明炎症正在“咆哮”。“这对于外科手术极为不利,因为吻合口可能因组织太脆弱而撕裂,造成大出血。”
外科团队小心翼翼分离主动脉,然后将其置换为人工血管,吻合的时候又运用技巧加固吻合口。最终,经过近12小时努力“拆弹”成功,顺利完成这例高难度的手术。术中,为小泰置换了从胸到腹约20多厘米的主动脉。“新换的人工血管,用上几十年没有问题。”
术后,经过心外ICU和PICU的密切监护治疗,患儿目前已成功撤离呼吸机,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稳定,复查心脏大血管CT提示人工血管畅通,无渗漏。
“这次手术刷新了全国纪录。”孙图成表示,全球范围内报道的儿童“胸腹主动脉置术”换成功案例仅有十几例,手术死亡率还高达50%。本次手术的成功,有赖于广东省人民医院强大的多学科团队,彼此通力协作配合完成。这也为我们将来救治更多此类患儿积累了宝贵经验。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郝黎 张蓝溪 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