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2023年高考,贵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下称“三都县”)高级中学文化一本完成率300%、二本完成率962.5%,体艺本科上线率66.3%;三都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成功申报新能源汽车、计算机应用和护理专业,首次举办贵州“苗绣技艺”大赛;三都黄埔幼儿园、黄埔小学、黄埔中学……走进三都“水乡”,充满活力的“黄埔元素”处处可见。
“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去年,随着“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集结号吹响,广州市黄埔区围绕三都教育发展需求和短板,发挥“黄埔所能”,组建“黄埔铁军”,深入实施“组团式”、全方位帮扶,将先进教学理念、办学经验带到三都,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把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书写三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华章。
三都县高级中学校长张小翔:
打造艺术特色教育“领头羊”
“很多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近3000名学生中,95%以上在校住宿,意味着教师要保持‘超长待机’。”2022年7月,张小翔从广州石化中学来到三都县高级中学,挑起校长的重担,以学校为家,与师生同住,“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生活上要照顾好,学习上更不能放松。”
“到2035年,实现特色优质发展目标,成为黔南州艺术特色教育的领头羊,进入全省艺术特色普通高中百强行列。”在张小翔的带领下,学校制定了2025年发展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人才培养计划(2022—2025年)。坚持向管理要质量,以内涵促发展,激励、唤醒、鼓舞师生的发展内需,建设一支“永不走”的骨干教师队伍,实现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两翼齐飞。
令人欣喜的是,今年高考,学校学生成绩比往年有了极大提升,而让张小翔更开心的是,在首届“国际文化节”中,三都学子落落大方、充满自信,“他们感动了我,我们更要做好服务,让师生都能实现更好发展。”
“由于成长环境和条件所限,孩子们对大学、专业、学习、人生没有更多的了解和规划。”张小翔说,在粤黔协作三都工作小组大力支持下,学校将建设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鼓励他们学有所成、事业有成、回报家乡。”
“教育是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粤黔协作三都工作小组(下称三都工作小组)组长,三都县委常委、副县长姚锐淇表示,立足三都所需,黄埔区52所学校与三都县52所学校结对,实现“组团式”帮扶全覆盖,探索“造血”式、类别化办学新模式,集中力量帮助三都县创建一所“文体特色性普通高中”、打造一所“国家级中等职业示范校”,办好“水乡”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实现更好就业,得到更好发展。
三都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张淑芬:
以燎原星火点亮水乡孩子未来
“来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乡招生,第一次真真切切体会到生活的不易。”2022年,广州市信息技术职业学校党委书记张淑芬主动报名支教,担任三都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去年,学校新生超过700人,让她欣喜不已。“山里孩子太不容易了”,她主动资助职校学生,同时联系广州、深圳的爱心人士,共资助28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职校学生。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我们在学校灌输一种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重点。”面对职校师资薄弱、招生困难等“痛点”,张淑芬带着帮扶团队迎难而上,让帮扶教师站到适合的位置,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所长,带动所有教职员工,“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她在手记中记录了点点滴滴的变化,“在我们的努力下,学生形成了早读的习惯,每天早上20分钟保证学校有琅琅的读书声。”
2023年,职校新增计算机应用、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三个专业。“从今年招生情况来看,三个专业有很强的生命力。” 张淑芬说,学校现有13个专业全部实现“三三贯通”,打通中高职衔接、技能人才成长通道,着力打造智能交通、文化旅游、健康照护三大专业群,形成资源共享,专业互相支撑,为三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在今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美发美容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来自三都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王仲英荣获美容美体二等奖;职校师生在贵州省赛中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6人,取得了办校以来的最好成绩。
与此同时,张淑芬带着学校利用整合帮扶资源,多种模式创新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促进学校专业群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师资队伍能力的提高,朝着创建国家优质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奋楫前行,“我坚信,星星之火能够燎原,点亮水乡孩子的未来。”
三都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何力:
发挥一己之长补学校之短
在今年教师节到来前,张小翔、张淑芬、何力等帮扶教师被评为三都县“最美帮扶教师”。其中,现任三都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副校长的何力,从广州市黄埔职业技术学校到三都支教时,年近六十,却甘之如饴。
“师资是学校最大的软肋。”何力认为,帮扶教师应把重点工作放在“诊断和改进”上,诊断学校存在什么问题,然后提出有效解决方案,“以教师之长补学校之短”。针对学校专业课教师少、“双师型”教师不足的短板,帮扶教师要善于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和培养人才。
编撰学校第一部教师论文集;编写教材《游戏化学习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英语》,填补信息技术专业教材空白;推动申报多项州级课题、省级东西部协作课题;引入思科网络技术精品课程,首开国际交流合作之门……利用丰富的教学和管理经验,何力帮助学校不断实现突破,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在三都工作小组支持下,教师论文集预计本学期出版,希望在我离开三都的时候,能看到新教材问世。”何力说,引入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实现学校与世界领先的信息技术接轨,通过虚拟实验室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实验室,补上学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缺乏的短板。
“把优秀人才‘请进来’的同时,支持三都教师 ‘走出去’,通过‘输血’和‘造血’,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三都工作小组组员、三都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周伟表示,9月,又有三名教师到三都支教。今年以来,组织当地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教育系统优秀青年干部等120人走出去,以跟岗、挂职等方式,学习现代化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及智能心理成长中心,开展覆盖全县中小学校学生的心理筛查,及常态化的校园心理健康辅导;改建开办三都县启程学校,首次招录50名学生,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三都工作小组高度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少年”,实施未成年人“护苗”工程。“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周伟表示,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帮扶三都意味着帮扶一个民族,我们始终带着一种自豪感、使命感,助力三都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读
1.2亿元
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约1.2亿元,补全各中小学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让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校。
100%
开设“黄埔·三都民族班”“黄埔·三都民族技工班”,三都学子在黄埔学习期间学费、杂费、住宿费全免,每个月补助生活费。民族班连续三届高考生本科上线率96%以上,其中2023年上线率100%,民族技工班就业率100%。
15所
首创实施“澡堂计划”,募集爱心款项230万元,为三都县15所乡村学校7000余名寄宿师生建好集体澡堂,发动黄埔爱心企业捐赠价值约30万元洗浴用品,为澡堂“添香”。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