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9月17日,中山大学举行2023年开学典礼暨“大学第一课”。来自三校区五校园的近2万名2023级新生,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加开学典礼,聆听师长教诲,在悠扬校歌中开启人生新篇章。
“我来自云南凤庆......我来自新疆......我来自西藏......”一批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共同献上朗诵,讲述了自己与中大的缘分故事。他们之间,有人曾是中大支教老师的学生,有人的家乡是中大医生倾情援助的地方,有人是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逐梦“后浪”,有人见证了中大的开放包容慕名而来。他们齐聚康乐园,向着美好的未来携手进发。
“中山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学术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自诞生之日起,学校始终秉持振兴中华、建设中国的职业追求,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汇聚了众多名师大家,培育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在大学第一课上,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以百年校史激励新生,对新生寄予“心怀‘国之大者’,小我融入大我,增强本领才干,奋斗成就自我,聚焦国家需求,强国必定有我”的殷切期望,希望新生把自己的志向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大学是培养具有高深学问并为国家社会服务的专门人才之所”,物理学院教授王猛围绕“爱国”“学习”“创新”三个关键词,和新生分享了他对于大学的理解。王猛曾带领团队在全球率先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这是人类目前发现的第二种液氮温区非常规超导材料,是基础研究领域“从0到1”的突破。
他说,学生在大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拓展人类的知识边缘,创造新知识、提出新思想、发明新方法,希望新生在大学阶段立大志、做大事,打好基础、解放思想、敢于质疑、勇于求索,以实际行动践行“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的校训。
在副校长刘济科教授和党委副书记余敏斌教授的领誓下,全体新生、全体医科新生进行入学宣誓。“谨记中山校训,肩负时代使命......”“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誓言回荡在南校园体育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教授鼓励新生,学校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大家将拥有更多跨学科学习的平台、研究性学习的项目、国际化交流的机会、个性化选择的空间,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成长体验。
“希望你们学以成人,在面向未来中把握主动学会学习,研以成才,在专注学术中培育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志存高远,在脚踏实地中追求卓越矢志报国......”高松校长与新生分享了著名寄生虫学家陈心陶教授消灭广东血吸虫病、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生徐梦玥跟随蔡鑫伦教授课题组攻关光通信领域“卡脖子”难题的事迹,以及自己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时唐有祺先生的鼓励,希望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要坚持学问、思辨和行动三者的有机统一,不“躺平”,不“摆烂”,不等待,不懈怠,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绽放青春光芒。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实习生 独炘 通讯员 邱清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