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继7月上海出台银保业务自律公约后,近日,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印发了《广东省人身保险银保业务自律公约》(下称《自律公约》)。业内人士认为,此轮规范有望作用于2024年“开门红”。记者注意到,随着人身险银保渠道的火热发展,手续费攀升持续受到关注。
所谓银保业务,是指人身保险公司委托银行代理机构(含商业银行、邮政机构)在授权范围内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及提供相关服务,并依法向银行代理机构支付手续费的经营活动。近年来,由于人身险行业个险渠道普遍承压,银保渠道成为多家险企的战略重点。今年上半年,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新华保险银保渠道的新业务价值分别同比增长305.0%、174.7%、202.6%。
据了解,国家金融监管总局8月向业内下发相关通知,要求银保渠道手续费“报行合一”。因此,《自律公约》在费用管理方面明确划定多条红线,包括严禁开展扰乱银保市场秩序的恶性价格竞争、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行为;承诺不通过其他渠道及方式变相增加银保业务手续费,坚决杜绝银保小账;不得签署涉及手续费提高或变相提高的补充协议。
无独有偶,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发布的银保业务自律公约也提到,保险机构不得签署涉及手续费或变相提高手续费的补充协议,强调保险公司不得给予银行及其从业人员合作协议约定以外的利益等。
记者发现,保险公司额外给银行柜台人员或客户经理的销售激励或者回扣的银保“小账”,已是业内的顽疾。根据规定,除互联网保险业务和电话销售保险业务外,商业银行每个网点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保险代理业务合作。在“1+3”的现行合作模式下,险企近年对银保渠道的加码导致手续费竞争加剧。
“哪家保险公司(手续费)高,银行就卖哪家。” 一位银行系险企的银保渠道客户经理向新快报记者表示,有的保险公司通过上调原定的手续费率等方式吸引合作,突破备案报送的佣金上限。
近期有传言称,多家险企暂停银保业务。对此,上述经理称,确实有部分保险公司在9月陆续下架银保渠道的产品,与银行重签手续费,预计手续费会明显下调。该经理认为,若手续费调降落地,银行理财经理销售保险产品的积极性将受打击。从行业整体来看,虽然近年来个险渠道转型成效初显,但银保渠道仍是多家中小险企业务的核心。
但有券商分析师认为,银保渠道手续费降低,利好险企降低负债成本,同时打破恶性的费用竞争。
新快报记者 林广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