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冲突已致近千人死亡
以色列军队8日继续同渗透自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武装人员交火,空袭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目标。前一天,哈马斯发起规模空前的偷袭,以色列猝不及防,损失惨重,继而猛烈报复,誓言让哈马斯付出沉重代价。
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等多家以色列媒体8日报道说,巴以新一轮冲突已致600多名以色列人死亡。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当天发表声明说,以色列军队袭击加沙地带已造成370人死亡、2200人受伤。以色列国防军首席发言人丹尼尔·赫格里当天说,以军正在征召数十万预备役军人为“最终对加沙地带进行地面反击做好准备”,这是过去数十年来以色列规模最大的征召活动。
冲突频发
以色列一向把哈马斯视为宿敌。不过,2021年5月在加沙地带一场持续10天的冲突中重创哈马斯后,以色列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以期维持加沙地带稳定——适度放宽对加沙地带巴勒斯坦人到以境内或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被占领土打工的限制,同时维持对加沙地带高压封锁,不时发起空袭。
哈马斯2007年6月通过武力从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手中夺取加沙地带控制权后,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把那里变成“世界最大的露天监狱”。
过去18个月,加沙地带局势相对平静。今年5月,以军空袭加沙地带,炸死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杰哈德)3名高级别成员,以报复杰哈德火箭弹袭击。按照路透社的说法,杰哈德近期同以色列冲突时,哈马斯大多作壁上观。
约旦河西岸则频频发生暴力冲突。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去年12月再度出任总理后,以色列政府在巴以问题上更趋强硬,在约旦河西岸强化突袭搜捕甚至发起军事行动,地区紧张局势加剧。尤其是,今年7月,以色列国防军对杰宁地区发起大规模空中和地面打击。这是近20年来以军在约旦河西岸发动的最大规模军事行动,导致巴方10余人死亡、约140人受伤。
据法新社援引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官员说法报道,从今年年初到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前,巴以冲突已经导致大约250名巴勒斯坦人、30多名以色列人死亡。
情报失败
哈马斯偷袭以色列前一天,是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50周年。这场战争又称“十月战争”,正值犹太节日赎罪日,以色列被叙利亚和埃及联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现在的情况与那时非常相似,”原以色列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吉奥拉·埃兰德告诉路透社记者,“正如我们所见,这是一次协调非常良好的进攻,完全出乎以色列意料。”
估计有数百名哈马斯武装人员7日炸破以色列修筑的隔离墙,乘坐摩托车、皮卡车、快艇、动力滑翔伞,从陆海空潜入以色列南部多达22个城镇或集体农庄发动袭击。以色列国防军人员和装备损失甚多。主力部队纳哈尔步兵旅旅长乔纳森·斯坦伯格在交火中阵亡。巴方声称俘获数十名以军士兵。
以军发言人说,以军8日早上夺回斯代罗特镇遭巴方武装人员占据的一座警察局,在另外两个镇“解决”巴方枪手挟持人质事件。
以色列驻法国大使拉斐尔·莫拉夫7日接受法国欧洲第一电台采访时承认,面对哈马斯这次偷袭,“我们没有充分准备好,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防备”。他认为这是以色列情报机构的失败,“因为通常我们本该有所防备”。
“这是一次情报失败,不可能不是这样。”现供职于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原美国政府高级情报官员乔纳森·帕尼科夫认为,以色列原以为对付加沙地带的多重手段奏效,但事与愿违。
内忧外患
路透社报道,对以色列人而言,同胞横尸街头,军民遭哈马斯武装人员擒获并押回加沙甚至游街示众,这些场景会带来深深震撼。一天之内,超过250名以色列人丧生、1500多人受伤,这种单日损失对以色列而言前所未有。
按照美联社的说法,哈马斯这次偷袭对内塔尼亚胡政府构成重大挑战。1973年“十月战争”初期,以色列遭受巨大损失,尽管后来扭转战局,但时任总理果尔达·梅厄承受巨大压力和责难,次年黯然辞职。这场战争也促成内塔尼亚胡所属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诞生。
本轮巴以冲突正值以色列内部混乱之时。内塔尼亚胡寻求司法改革削弱最高法院权力,而自身因牵涉腐败而吃官司,在国内引发以色列历史上最大规模反政府示威。
美联社报道,示威者指认内塔尼亚胡试图攫取权力,令以色列社会发生分裂,并且在以色列军队内部引发骚动。为抗议政府强推司法改革,数以百计预备役人员威胁拒绝征召,一些中下层军官也参与抗议。这让人怀疑面对多条战线的以军能否保持凝聚力、战备状态和威慑力。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以色列应对哈马斯自南面制造的威胁之际,在北面,黎巴嫩真主党武装8日宣布对以色列占领的萨巴阿农场三处以军阵地实施了火箭弹和迫击炮打击,以展现对“巴勒斯坦抵抗事业”的支持。
美联社说,内塔尼亚胡政府支持者原本期待内塔尼亚胡及其强硬派阁僚能对巴勒斯坦立场更强硬、回击更严厉。然而,随着舆论抨击内塔尼亚胡应为这次情报失败负责,再加上以方死伤人数增加,内塔尼亚胡面临对政府和国家失去控制的风险。
外交部发言人就巴以冲突升级答记者问
外交部发言人8日就巴以冲突升级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以色列同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武装组织爆发激烈冲突,造成双方大量人员伤亡。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发言人说,中方对当前巴以紧张局势加剧和暴力升级深表关切,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立即停火,保护平民,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
发言人表示,巴以冲突反复上演,充分说明和平进程长期停滞不可持续。平息巴以冲突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国际社会应当增强紧迫感,加大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投入,推动巴以双方早日恢复和谈,寻求持久和平之道。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此作出不懈努力。
国际观察
1
大规模冲突将走向何方?
以色列遭哈马斯重创源自“重大的情报失败”
谈起7日爆发的冲突,以色列人纷纷用“前所未有”来形容。分析人士指出,这轮冲突与过去相比,主要有三点不同:
首先,哈马斯先发制人。7日早上,哈马斯率先向以色列中部和南部密集发射火箭弹,特拉维夫、阿什凯隆等城市响起防空警报。
其次,过去耶路撒冷很少遭到巴勒斯坦火箭弹袭击,但7日耶路撒冷多次响起防空警报声,以色列“铁穹”防御系统拦截火箭弹发出的巨响接二连三。
再者,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动空中和陆地双重打击。以往,加沙武装组织打击以色列的主要方式是向其发射火箭弹,而此次巴勒斯坦武装人员越境进入以色列境内。以军表示,以色列南部多个犹太人定居点被巴勒斯坦武装人员控制,以军正在与他们进行巷战。
哈马斯此次的军事行动不仅造成以方大量人员伤亡,以军官和士兵也在军事行动中被俘。以色列《晚报》7日刊文说,以色列遭哈马斯重创源自“重大的情报失败”。
2
哈马斯50年后做同样的事情,试图提升地位?
分析指出,哈马斯此时对以色列进行打击有多重考虑。首先,与约旦河西岸形势有关。近期以军多次进入杰宁和纳布卢斯,与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发生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对以色列进行报复、提升在巴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是哈马斯的一个目标。
其次,自9月中旬以来,以色列迎来犹太新年、赎罪日、住棚节等多个节日,7日是长假的最后一天。以色列贝京-萨达特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埃亚勒·平科告诉新华社记者,假日即将结束是以色列戒备容易松懈的时候,所以哈马斯选择这一时机发起行动。
平科指出,6日恰逢“赎罪日战争”爆发50周年,多家阿拉伯和以色列媒体对此进行大篇幅回顾,哈马斯选择7日发动军事行动具有“象征性意义”。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文章指出,50年前,埃及和叙利亚在犹太节日赎罪日对以色列发起突袭,取得战争初期的胜利。哈马斯试图在50年后证明它可以做同样的事情,从而提升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
3
尚难判断冲突将持续多久,结局也很难预测
内塔尼亚胡7日宣布,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并指示动员预备役部队进行还击。截至发稿时,本轮冲突尚在持续。
分析认为,遭到突袭后,以色列预计加大对加沙武装人员的打击力度,落实内塔尼亚胡所说的“敌人将付出前所未有的代价”。但以色列军事分析家阿维·贝纳亚胡表示,与以往不同,这次冲突中有以色列人员被俘,预计以方反击措施将受到掣肘。
分析人士指出,局势发展可能还会受到以色列境内阿拉伯人反应的影响。以色列10月7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防止境内阿拉伯人加入冲突。阿拉伯人约占以色列总人口的21%。2021年5月,为声援加沙武装组织与以色列的冲突,以境内阿拉伯人与以警察发生暴力冲突。
此外,黎巴嫩真主党8日发表声明说,其军事组织向以色列占领的萨巴阿农场内以军阵地发射火箭弹和炮弹。以军同日发表声明说,以军炮兵正在攻击黎巴嫩境内炮弹来袭区域。双方此举使该地区局势更加复杂。
巴勒斯坦比尔扎伊特大学教授加桑·哈提卜说,此次冲突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安全和战略等层面。目前尚难判断冲突将持续多久,结局也很难预测。
最新动态
多家航司取消飞往以色列航班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新一轮武装冲突爆发后,各航空运营商7日起“火速”取消飞往以色列的航班。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截至7日下午,经停以色列国际航空枢纽本-古里安机场的航班大约16%被取消,23%遭延期。
德国汉莎航空公司7日宣布,将大幅取消飞往特拉维夫的航班。
另据以色列瓦拉新闻网站7日报道,瑞士航空公司、奥地利航空公司和土耳其航空公司也纷纷取消往返以色列的航班。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