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广州此前城中村改造的补偿方式,主要以回迁房补偿为主,现金补偿为辅,“房票安置”近日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日前,广州市审议通过《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年)》《广州市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2021-2035年)》两个重要文件。《规划》中明确提出“优化成本核算与征拆标准,探索房票安置政策机制,拓宽城中村改造资金支持渠道等策略,破解城中村改造难题,提升改造效率。由此,广州成为首个明确提出“探索房票安置政策机制”的一线城市。
超30个城市已公布实施相关政策
所谓“房票安置”,即征收人比照货币安置、产权调换的政策,将计划安置的房屋转化为货币,以房票形式出具给被征收人,由被征收人自行向参与房票安置工作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购买商品房的一种房屋安置方式,简而言之,被征收人买房可以用房票结算。
“广州此次房票政策受到不少关注,原因是房票在类似二三线城市提及较多,如此前的郑州,但一线城市提及相对较少。”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记者表示,广州此次引入房票安置,表明其城中村改造在加速,且与房票安置政策相结合效果会更好,房票安置政策发挥了双向的效应,即降低了政府财政方面的支持,也更好地去库存。”
根据中指监测,今年以来已有约30城推出房票安置政策,包括郑州、南京、南昌、昆明、贵阳,以及厦门、无锡、温州等热点城市。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同样认为,“房票安置”作为特殊的货币化安置方式,有助于锁定购房需求在本地释放,有利于去库存,对市场销售可以产生一定积极带动。她预计,当前在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背景下,房票安置进一步在一二线城市推广的预期较强。
不过,严跃进则持不同的意见,在他看来,“广州提及此类政策,和广州的城市基本面以及房地产情况是密切挂钩的,这个属于广州自身的考虑,其他三个一线城市实施房票政策的概率要小很多。”
“预计会解决30%安置需求”
对于房票安置机制,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是未来将是城市更新中的大趋势。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在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的情况下,未来拆迁安置的需求,政策上将更多地鼓励房票安置。
但另一方面,房票安置的匹配度还需要探索。在李宇嘉看来,目前库存主要集中在城市外围,比如广州外围区域广义库存消化周期在5年左右,而近期推进的城中村改造主要是主城区及靠近主城区的区域(番禹、黄埔、白云),这些区域目前库存并不大。由于去年以来这些区域房价的波动,村民多对于外围区域的房屋接受度不高。李宇嘉表示,房票安置可能会解决一部分安置需求,当然也取决于最终的政策设计和扶持力度以及各区域未来商品房市场的走势和预期。“但这个比例目前来看可能并不高,大概也就30%左右。”
陈文静则认为,“房票安置”或难以大规模开展,部分房地产市场调整压力大的城市,居民选择“房票安置”的意愿或偏弱,对整体市场带动效果或有限。相对来说,预计基本面较好的城市“房票安置”效果会更好,核心一二线城市若加快推进“房票安置”政策,预计将对当地的购房需求释放以及房地产投资产生积极作用。
采写:新快报记者 何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