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月7日,花旗银行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声明称,近日,关于“花旗退出中国市场”的不实报道和误导言论,内容夸大其词,并不属实。花旗银行在公告中进一步表示:我行在全球范围对个人银行业务进行战略调整,包括将逐步关闭中国内地的个人银行业务。该调整并不涉及企业与机构客户业务,花旗将继续坚定发展中国内地的企业与机构客户业务。我行已针对不实报道进行投诉,要求平台删除不实言论。我行对不实言论将依法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此前,社交媒体上盛传花旗裁员退出中国,同时有自称花旗银行前员工的账号在社交媒体上声称收到N+6赔偿,有人甚至拿到50万赔偿金,相关图片又进一步被多个自媒体复制转发。
记者注意到,花旗退出中国的传言或源于此前10月9日,花旗宣布将其中国内地的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出售给汇丰银行(详见新快报此前报道《汇丰收购花旗银行中国内地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彼时,花旗银行明确交易完成后,被收购业务将融入汇丰中国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的运营中,汇丰也计划邀请花旗中国服务于个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相关员工加入汇丰的内地团队。至于机构业务,花旗银行当时亦明确将继续通过其位于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的区域财富中心,满足中国富裕和超高净值个人的需求。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1年4月份,花旗就宣布了将在全球范围内对个人银行业务进行战略调整和转型的计划,其中,先后决定在亚洲、欧洲、非洲以及墨西哥等,共计14个市场退出个人银行业务,这其中也包括中国大陆。据悉,目前花旗已完成了在澳大利亚、巴林、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多个市场的个人银行业务出售,并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完成印度尼西亚的个人银行业务出售。
据外媒10月14日消息,花旗集团第三季度再裁员2000人,推动该行今年迄今的遣散费总额达到6.5亿美元。花旗首席财务官Mark Mason在与分析师讨论业绩的电话会议上表示,该行今年迄今已裁员约7000人。另据上海证券报11月7日援引外媒报道,为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Jane Fraser制定重组计划的管理人员和咨询顾问正探讨在几大业务部门裁员至少10%。
花旗三季报显示,集团2023年营收201.39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92.76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85亿美元;净利润小幅增长2%至35.46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23.8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35亿美元;稀释后每股收益1.63美元,持平去年同期,高于华尔街预期的1.22美元。
采写:新快报记者 刘艳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