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字读懂一位书法家
每一位在青史上留名的书法家,都是某一方面的集大成者,而通才型的书法家也不胜枚举。如何能够从书法家的作品中窥探他的内心世界,却是一个永恒的难题。但就如唐代张怀瓘《文字论》言:“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一个字也足见作者心境与个性。
收藏周刊连续多期以“一个字读懂一位书法家”为思路,邀约名家,对书法经典进行深度剖析。本期邀请关山月中国画学院院长陈凯用一个“碑”字品读赵之谦。“‘碑’字贯穿他整个学术思想。”
赵之谦碑派书法独辟蹊径,管领一代风骚
收藏周刊:我们能否厘清“帖学”与“碑学”的区别?
陈凯:“帖学”指宋、元、明以来形成的崇尚晋、唐大家,特别是王羲之、王献之“二王”一系书风的书法史观、审美理论和名家墨迹、法帖为取法对象的创作风气。这一风气是在宋代出现的《淳化阁帖》等一大批刻帖的刺激和影响下形成的,因而称为“帖学”;“碑学”则是指重视汉、魏、南北朝碑版石刻的书法史观、审美主张以及主要以碑刻为取法对象的创作风气。与帖学相比,碑学的出现要晚得多,它是在清代中期经阮元的倡导及包世臣的推动才兴盛起来,康有为把碑学推上顶峰。碑学在清代道光以后很快风靡扩展,并取代帖学成为书坛的主流,之后又形成碑帖合流,影响至今。
收藏周刊:您为什么会考虑用“碑”字来形容赵之谦?
陈凯:因为赵之谦生活在碑学盛极一时、风靡天下的晚清时期,他的碑派书法独辟蹊径,管领一代风骚。“碑学”贯穿其创作脉络,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收藏周刊:他在书法碑学的发展历程上,起到怎样的作用?
陈凯:虽然他没有很多深刻的碑学理论,但在碑派书法实践上,是全才型的代表人物。他将北碑的独特用笔融入他的篆、隶、楷、行、草各体,形成体格雄强,气势飞动的新奇风格,和而不同、奇而不怪。
赵之谦写北碑多用方笔
康有为则圆笔为主,气势浩大
收藏周刊:邓石如是否对篆书的改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陈凯:邓石如之前的篆书,基本是延续了秦代李斯的玉箸篆、唐代李阳冰铁线篆的写法,书风不够丰富且每况愈下,甚至一代不如一代。邓石如之后,用笔上他一改前人短锋细笔的习惯,用长锋羊毫软笔书写,书法线条变化丰富,有质感、有墨韵,结字浑厚博大,布局茂密雄强。赵之谦、吴让之、吴大澂、杨沂孙等都受他影响。而受赵之谦影响的则有吴昌硕、齐白石、沙孟海等。
收藏周刊:赵之谦碑学脉络与康有为推崇的,似乎有点不一样?
陈凯:他们有共同处,两人早年都有唐楷基础,后来才写北碑。赵之谦写北碑,多用方笔,主要受《张猛龙》《龙门二十品》等的影响,横向取势,方笔运用较多,较为粗犷,更显力量;而康有为则以圆笔为主,纵向取势,主要受宋代陈抟书法、《石门铭》等的影响,气势浩大。
梁启超创新意识比康有为略逊一筹
收藏周刊:经常把“康梁”一起提,梁启超的书法如何?
陈凯:“康梁”都是戊戌变法的领袖,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后来思想走向保守,成为集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的大学者,书法有着非常浓厚的书卷气,碑帖互融、沉稳雄健,在创新意识比康有为略逊一筹,也没有康有为纵横捭阖的气势。
收藏周刊:通过赵之谦的书法,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
陈凯:他的一生都是生活在穷苦和亲人的生死离别中,科举不得志,官场不如意,但不影响他的孤傲与开豁,他的艺术非常自负,坚信刻书、学问和艺术传世成为他的生活支撑和信念。
未能人书俱老,不够苍劲老辣
收藏周刊:赵之谦不怎么写狂草?
陈凯:是的,他唯独不写狂草,以行草稿书居多,个人特色非常鲜明。回顾整个清朝,写草书能出新意的,就是曾景充老师所推崇的大学问家沈曾植,以碑入草,前无古人。
收藏周刊:赵之谦的作品反映文人性格,是否跟他经历也很有关系?
陈凯:他虽是科举出身,但他的经历曲折,生活奔波,仕途不顺,最高就在江西任知县,并在任上离世,享年只有56岁。也因为这样,他的书法虽然风格明显,但未能人书俱老,不够苍劲老辣。
收藏周刊:为什么说他的篆刻是后人难以超越的?
陈凯:他平生最自负便是他的篆刻,尽管他一生刻印不足四百方,但每方都能传世,“为六百年来摹印家立一门户”。他广泛摄取周、秦、两汉碑版、权、量、灯、镜、钱币等文字入印,边款也是各种字体无所不刻,刻佛像边款更是他的创举。
“他的篆刻为开宗之派,是学习‘流派印’难以绕开的”
收藏周刊:我注意到,很多人学篆书都是从赵之谦入门的。
陈凯:赵之谦的篆书确实流行了一段时间。他的篆书特点主要是以魏碑、汉隶的笔法入篆,字形大小长扁不一,灵活运用对称、疏密、正侧、动静等营造字态新奇、生动活泼的风格,初学者不需太严谨的用笔结字就能上手,较易掌握,一学就似,且给人的好印象是临过帖,有所本。
收藏周刊:跟赵之谦同代的书法家还有哪些值得一提的?
陈凯:清代是篆书发展的第二次高峰,邓石如开创新法门后,吴让之、杨沂孙、徐三庚、吴大澂、黄牧甫、吴昌硕、王福庵都是继往开来的大家。学习篆书,从清人入门,沿流溯源,也是一种较易掌握的学习方法。
收藏周刊:王福庵是西泠印社四个创始人之一,他的篆书如何?
陈凯:他的玉箸篆工整匀称,娴静古雅,法度严谨,是初学篆书入门的好范本。我教篆书,首先让学生学习他的《说文部首》。
收藏周刊:如果整体评价赵之谦的书法,您认为如何?
陈凯:我学习书法喜好金石气韵,以金石、碑学为主,受赵之谦的影响也比较大,曾取法他的篆隶楷各体,最佩服他的行草书,他运用金石碑版笔法写行草,跌宕俊美、别具风格。
收藏周刊:从他的作品来看,对齐白石影响尤其大。
陈凯:无论是书法、篆刻还是绘画,齐白石都深受他的影响。虽造就各异,而途径则一,如齐白石篆书的取法、篆刻的单刀、国画的大写意都受赵之谦的影响。
收藏周刊:您认为赵之谦有哪些方面特别值得推崇学习的?
陈凯:赵之谦不但是清代碑派书法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书法史的一个里程碑。他主张“凡派皆合,同功之旨”特别值得借鉴学习。他的篆刻为开宗之派,是学习“流派印”难以绕开的。
人物介绍
陈凯,关山月中国画学院(国学院、非遗传承学院、许鸿飞雕塑学院)院长,连登书法学院院长,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