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是创新与融合的艺术,通过舞者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情感,自由地抒发情感。广东现代舞周已成功举办了十九届,将于11月18日-24日迎来第二十届广东现代舞周。
本届现代舞周围绕“友好共融·携手同行”的主题,聚合极具影响力的现代舞精品、知名艺术家及优秀演出团体来穗展演。为期七天的舞周将呈献多部精彩舞作,通过“青年舞展”“大湾区舞蹈日”等系列活动,为现代舞创作者、青年舞者提供交流展示平台,为热爱现代舞的观众带来一场高品质的现代舞盛宴。
大师与青年舞者同台“碰撞”
本届现代舞周涵盖“聚舞台”“青年舞展”“大湾区舞蹈日”“大师分享汇”四大板块,编舞大师和青年舞者将分享舞作创作故事,探讨艺术之美。
“大师班”是广东现代舞周最受年轻舞者欢迎的板块之一,每年都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舞蹈家进行教学活动。授课导师主要是国内外的舞团艺术总监、资深编导或首席舞者,通过作品分享独到的艺术见解。本届舞周自11月19日起,每天上午将举行“大师班”,由参加舞周演出的节目编舞和舞者做客“大师分享汇”,以访谈形式进行艺术探讨,与舞蹈爱好者们分享创作背后的故事。古雯欣、龙云娜、刘晓彤、宗涔洋、李翩翩等将与大家见面。
“青年舞展”则面向外界征集原创作品,为热爱现代舞的创作者提供舞台展示及交流平台。该板块下设“小剧场舞蹈汇集”“环境舞蹈汇集”及“舞蹈影像汇集”。“小剧场舞蹈汇集”中,来自五湖四海具有潜力的大学生、青年舞者以及专业院团舞者通过表演,互相学习、交流,促进现代舞蹈的普及。“环境舞蹈汇集”今年仍践行“让舞蹈演出突破剧场界限”的理念,让舞者走出户外,将户外空间、生活场景变为自己的舞台。“舞蹈影像汇集”则从全国征集并遴选出12部优秀原创舞蹈影像作品,在广东现代舞周期间放映,跨越时空展现中国青年现代舞者的风采。
“聚舞台”将呈献多部精彩舞作
广东现代舞周既有代表国际前沿水平的大师级演绎,亦有国内新生代舞者的原创舞台,通过各式舞作展演,让舞者和观众感受现代舞的多元与包容。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的“聚舞台”板块将呈献多部精彩的作品,其中广东现代舞团以粤剧元素为引打造的全新作品《粤人耳目》,将为本届舞周拉开序幕。上海金星舞蹈团时隔三年,携《三位一体》再次为舞周压轴。此外,还有星海音乐厅25周年演出季和第二十届广东现代舞周携手合作的《乐动舞界:幻想波莱罗》以及将在广东现代舞团小剧场上演的《风景区之春江花月夜》《冬之祭》等。
“大湾区舞蹈日”板块则聚焦大湾区艺术家及团队,《下次再倾》《大大步踏足呢一度》《让这个地方没有屋顶吧》等来自广东和中国澳门的节目将轮番上演。澳门诗篇舞集与澳门舞者则在传承中国舞蹈文化的同时,撷取澳门生活文化为素材,融入、创编多样化舞作。
粤剧与现代舞跨界“对话”
开幕作品 《粤人耳目》
演出时间:11月18日
演出地点:广东艺术剧院
广东现代舞团2023年度创作《粤人耳目》将于11月18日在广东艺术剧院正式上演,为第二十届广东现代舞周揭幕。
“粤”是出发的线索,“人”是创作探索的载体,“耳目”是最直接的感受。《粤人耳目》以粤剧艺术为引,邀请了粤剧名角蒋文端在其中参演粤剧经典唱段,将岭南传统文化与当代舞蹈的艺术联动,勾勒出传统与现代艺术跨界“对话”的美好愿景,在发展潮流中寻找共鸣。
“心如明镜,余音缭绕,与自己、与世间相遇而重见……”编导李翩翩创作的《粤人耳目》之《台》中,戏里戏外不同人生在同一时空交错:台本里的人生跌宕起伏,卸下行头又归于平淡。每个人都以不同角色,在铺满鲜花和荆棘的生命旅途上,伴随坚强和隐忍、相遇和离别,走过一程又一程。
“影子似刃,划开岁月的裂缝。历史的光映出万物的形,光影黑白是形与意的交界,身影虚实是表与里的重叠。”《粤人耳目》之《顾形戏影》中,编导马可让“光”与“影”成为作品的重要视觉媒介,探索“虚”与“实”,勾勒出隐藏背后的弹性想象。作品以粤剧作为创作出发的线索,让传统元素与当代视角对话碰撞,解构更有共鸣的元素、文化和情感,赋予更超前的想象探索。
《粤人耳目》集结了亮眼的创作团队。编导李翩翩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现代舞编导专业,现为广东现代舞团驻团编舞、艺术部经理,代表作品有《本无》《本初》《予……矛》《宿》等,其中,《予……矛》曾入选国家大剧院“中国舞蹈十二天——中国青年舞蹈家展演计划”。“我喜欢把更多东方审美、布局和更有中国味道的东西加上现代的思维及形式,形成自己的审美及表达方式。”李翩翩善于用朴实的肢体语言表现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悟,作品颇有个性。编导马可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硕士编舞专业,现任广东现代舞团驻团编舞、艺术部统筹,作品《相识与陌生之间》曾入选第十五届广东现代舞周及第二届上海D现代舞周。
粤剧顾问蒋文端是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五届梅花奖获得者,曾主演《白蛇传》《红梅记》《紫钗记》《山乡风云》等大批优秀剧目,成功塑造了许多备受欢迎的舞台艺术形象。此次和现代舞的跨界“对话”,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令人期待。
三个舞蹈探讨女性、爱与胆量
闭幕演出《三位一体》
演出时间:11月24日
演出地点:广东艺术剧院
2020年,上海金星舞蹈团携《野花》亮相第十七届广东现代舞周闭幕之夜,当晚的演出一票难求。时隔三年,上海金星舞蹈团将再次来到广州,以现代舞《三位一体》为第二十届广东现代舞周压轴。
《三位一体》由三个舞蹈作品组成,由来自不同国家的编舞家创作,不同的作品排列组合使得《三位一体》有多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着独特的碰撞和别具一格的气质。
《九宫格Space 9》由金星编舞并担纲服装设计,作品中以高跟鞋为时尚元素,和九位女舞者个性化的肢体律动,产生唯美个性的激烈对话。《勇气GUTS》由以色列艺术家埃马努埃·盖特编舞、作曲,作品聚焦人体本身,通过肢体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胆量和魄力。《笼中鸟Cage birds》由荷兰前卫编舞家亚瑟·库格兰担纲编舞。创作者认为,人通常因为障碍、害怕而不会或不能表达爱,作品则以自由之舞探讨了爱的束缚与表达。
上海金星舞蹈团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现代舞蹈团体。舞团长期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风格相融合,其保留剧目包括根据话剧《雷雨》改编的《海上探戈》、根据歌剧《布兰诗歌》改编的《卡尔米娜·布拉娜》,以及融合东西方文化特色的作品《从东到西》《迷魅上海》等。
同场加映
郑宗龙:云门舞集《霞》下月来穗
“广州的观众朋友,好久不见了!”近日,云门舞集新任艺术总监郑宗龙在广州举办新作品见面会。这是他第一次作为云门舞集的艺术总监出现在广州观众的视野中,他创作的现代舞《霞》将于12月1日-2日在广州大剧院上演。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郑宗龙说,这是一部由舞者背后故事汇聚而成的作品,“这次大家会看到不太一样的云门,可以来剧场尝鲜。”
由舞者背后故事汇聚而成的作品
“人的心情就像天上的云彩,遇到的事情就像那些照入内心的‘光’,反射出了千变万化的‘霞’。”郑宗龙说,《霞》是在2021年编创的,“这部作品由舞者背后故事汇聚而成,有舞者和我的喜怒哀乐,他们呈现出来的开心、悲伤和欲望,可以折射出一道光,进到每一个观众的心里。”
《霞》的编创是通过网络视频来完成的,一块小小的电脑屏幕,上面容纳了十几个舞者。郑宗龙让舞者即兴用动作倾诉自己的心境,然后把表现出来的孤独、愤怒、无助或喜悦的动作,放在了一个作品里。“这个作品是集结了十几个舞者的个人的故事,串接起来变成一个在孤独房间里的一个独白,或是某一个舞者个人的欲望,最后变成一个集体的感受。”《霞》的编创,其实也带给郑宗龙很不一样的体验。他说,以往大家都要到云门排练场上课、练舞、排舞,穿的都是练舞会穿的衣服,但当他看着穿着各式各样的家居服,在背景不一样的家里,好像跟自己原本认识的他们都不太一样了。
为了作品,舞者们要去上“绘画课”
《霞》第一次尝试通过网络的方式排练,也有了一些不同于以往云门作品的特点。“比较明显的是,过去我的舞比较多集体性的运动,常常会有台上十几个人在做同样的事情,而这次则会有非常多的独舞、双人舞或三人舞的呈现,这些段落都非常个人化。”郑宗龙说,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而如何用身体去表达个人的情感,是比较难的挑战。
《霞》需要郑宗龙在一个个舞者身上找到故事与情绪,转化成舞作。“这个舞作若舞者的组成不同,感受就不同。”郑宗龙希望从舞者身上找到“画面”,于是找来老师为每一个舞者上“绘画课”,透过世界剧场设计大奖得主周东彦与动画团队,将舞者的绘画加入在《霞》中,成为舞台影像的一部分。“这就像舞者在自己创造出的一片云彩前面跳舞,然后用肢体去讲他们自己的故事。”
萨克斯版的巴赫音乐带来独特诠释
音乐向来是云门作品的加分点。《霞》的音乐使用了日本音乐家清水靖晃以萨克斯诠释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有评论曾形容说,清水靖晃使用萨克斯风的低频诠释巴赫,而《霞》的映照,让巴赫音乐“下凡,长出肉身”。同时,《霞》沿用了巴赫音乐,与林怀民的经典之作《水月》的大提琴版本巴赫也像是一种“遥相对话”。
郑宗龙透露,此次音乐录音的地方是在矿坑等空旷的地方,“这种管乐的声音非常特别,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好像都可以很鲜明地折射出一个人的感受,期待观众来剧场体会这样的感受。这次大家会看到不太一样的云门,可以来剧场尝鲜。”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