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继今秋迎来多所职业院校入驻后,广州科教城又有新动作。11月17日,首届大湾区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广州科教城产教合作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赛宝双创人才基地举行。来自政校企协研各界代表近200人齐聚一堂,共商大湾区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大计。
搭建政校企协研协同发展平台
广州科教城规划提出,将建设成为30万名高素质人才集聚的大国工匠成长高地。目前,科教城内已入驻6所学校。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广州科教城技能人才资源优势,串联起增城区制造业与职业院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研发机构、培训机构等各类发展要素,广州市增城区决定成立广州科教城产教合作联盟(下称“联盟”)。联盟由增城区人社局牵头,区发改局、教育局、科信局、企业服务局、工会等共同指导,联合广州科教城院校、区高校和区优质企业、人才培养机构等,打造多元化、跨区域、非营利性的技能人才培养合作服务平台。
活动现场举行了联盟成立启动仪式,为理事单位授牌,并进行了产教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记者了解到,联盟目前共有41个理事单位,广州市技师学院为理事长单位。广州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李明根表示,联盟的成立意味着增城职教命运共同体正式建立。“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有活力,最主要的就是进行产教高度融合。联盟的成立,就是要打通政、校、协、企、研多方面的障碍,让大家共享资源,也让学校传统专业转型升级,对接市场最前沿的技术,精准培养人,让我们培养的技能人才真正成为后备力量。”
当前,广州正积极打通职业院校和企业的沟通渠道,着力建设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企业,为国家推进产教融合工作提供实践样本。广东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刘正让表示,“广州科教城产教联盟在政校企等的共同参与下,将有效聚合各生产力链条要素,实现产教融合新的突破,为打造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广州标杆’作出积极贡献。”广州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健亦认为,广州科教城产教合作联盟的成立,将进一步打通“产”和“教”的同频共振渠道,为广州一体推进教育强市、科技创新强市、人才强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共商大湾区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大计
当天,首届大湾区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论坛同时举行,人社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广东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刘正让,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常务副会长毕结礼等分别作了主题演讲,聚焦深化产教融合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青年就业现状等话题,共商大湾区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大计。
杨志明在《数字赋能人力资源的创新》的演讲中,分析了数智赋能技能人才的趋势性变化等,总结了加快数智赋能技能人才的五个创新,并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与鼓励技术技能提升政策融合共进、大规模多层次开展新职业开发和新技能培训,发挥大企业开发和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打造“技能航母”以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建立“以赛促学”新机制、营造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新赛道”等探索数智赋能技能人才开发的措施。他认为,广东在人才高地建设上有独特优势,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广东的高技能人才优势和港澳的金融、会计、人才优势正在融合发展。通过“两才”并重、“两归”并用(即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同等重要;“海归”和“城归”同样适用),实施政策措施的系列“组合拳”,打造广东技工“人才雁阵”、“匠都”和城市工匠品牌。
李明根则在《追“新”共“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政校企协同视域下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中,分享了市技师依托广州科教城技能人才高地,深化产才融合,服务大湾区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的落地经验和远景规划。他指出,市技师主动适应粤港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围绕全省产业布局并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将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战略性产业新技能学院、大师工作室与产业联盟,力争实现“一系一战略性产业新技能学院,一系一技能大师工作室,一系一产教融合共同体”即“三一工程”的培养现代产业体系技能人才建设目标,探索形成产教融合多元协同育人特色发展新模式。李明根称,作为科教城产教合作联盟理事长单位,市技师也在积极布局广州东部中心发展新机遇,将联合广州科教城院校、区高校和区优质企业、人才培养机构,共同打造南方国际职教新高地,主动对接增城“芯显车”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产教融合“朋友圈”,倾力聚焦政、校、企、协、研人才共建“聚宝盆”。
采写: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通讯员 朱天智 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