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田野中,满眼尽带黄金甲、稻香田里话丰年……11月17日,2023中国(增城)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市增城区盛大举行,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广州市及增城区领导与行业专家、科学家、企业家、行业主体、投融单位、新农人、媒体代表等300余人齐聚一堂,叹万年历史、忆千年传承、溯丝苗之源、话稻米古今、论技术集成、谋长效发展,为增城丝苗米高质量发展聚智聚力。
当天,在广州增城朱村稻田里收割机往来穿梭,金灿灿的稻谷源源不断流进装粮车,收获正忙、颗粒归仓。展厅内,传统米食品鉴、新型米食体验、新品联袂主播、千年炊具展演等,会场里,各种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与会人员驻足流连。会场上,政府搭台、主体谈例、专家献计、新农人学艺等。同时,举行了广州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增城研究院揭牌仪式,推动增城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湾区种质数字港”三年来已汇聚起856份丝苗米核心种质和20000余份关联种质,基因组、表型组等组学数据已超1000亿,通过对 “表型+基因型”身份鉴定建立起了“五位一体”的身份识别系统,能够快速追溯、确定种质资源的系谱关系。大会决定,今后将每年在中国丝苗米之乡--广州增城举行一次“数说稻米,增城发布”大会,面向全国年度公布丝苗米的科研科技规律大数据,以飨稻米行业的科学家、企业家、要素平台,为稻米产业科技发展打造湾区“宏观之眼”和“智慧大脑”。
据悉,本次丝苗米种质大数据的首次发布让与会专家、学者惊喜不已。华南农业大学唐湘如教授表示,“2022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水稻主导品种29个,其中籼稻品种 19个,而‘广东造’‘广东芯’品种共 11 个,占比超过一半!这种现象的原因在‘骨干亲本’,可见种质基因研究的重要性。‘湾区种质数字港’为所有从事种质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宏观之眼,一方面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另一方面有利于精准匹配、高效育种,从核心种质出发助力丝苗米产业发展,这些数据收集困难、意义重大,居然免费公益发布,为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点赞”。
活动当天,在丝苗米发源地——朱村白水山下的增城丝苗米稻田公园里,2023广州国际美食节增城分会场暨首届丝苗米发源地增城朱村米食文化嘉年华活动同步启动,活动期间(11月17-19日)将轮番安排广州增城国际米食文化展、广州十一区丝苗米厨艺创新争霸赛、第三届“金穗杯”广州地区厨王争霸赛、广州增城挂绿杯“丝苗之源”稻田骑行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增城丝苗米的品牌形象,拉动城乡消费,推动稻田农文旅融合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高镛舒 通讯员 林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