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组帮了我们很多忙,要是没有广东、中山相关部门的‘背书’,我们也不敢轻易接下六枝这个项目……”华炬中国集团贵州项目总经理向贤明直言,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华炬学府项目一期建设能顺利启动,离不开广东省中山市派驻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工作组(下称“驻六枝工作组”)的关注帮助。在六枝特区,受到驻六枝工作组关心帮助的企业,远不止这一家。
驻六枝工作组组长,六枝特区党委常委、副区长杨定起向新快报记者介绍道,2021年进驻六枝特区后,他们便以结合两地资源禀赋和自身优势,以共建产业园区为载体,落实“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研发+贵州制造”“广东市场+贵州产品”“广东总部+贵州基地”等“4+”基本思路,推动两地产业对接、深化产业协作,为六枝特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和提质增效增添新动力。截至目前,驻六枝工作组已先后发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各类商协会及市场经营主体到六枝特区考察超过600人次,从中山引入华炬中国集团等多家优质企业。
东部企业联动建设 烂尾工程重焕活力
六枝特区华炬学府项目东临医院,西近政府,北是公园,周边被中小学校“包围”,对一个楼盘而言可谓配套齐备,“当初考察时一下子就被这个项目的位置吸引住了。”向贤明坦诚地说。
然而这个项目在2022年华炬中国集团正式接手前,却已陷入烂尾停工的处境。向贤明介绍,早在2021年,他们便开始与六枝当地接洽,梳理原承建公司留下的“烂账”,“该赔付的赔付,该退款的退款……前期工作花费了很大精力。”他坦言,他们作为外来企业,难免会“水土不服”,接手本就复杂的项目,更是一度“迈不开脚”。
“好在有驻六枝工作组关心帮助,他们成立专班帮我们协调走动,遇到困难我们就找工作组求助。”向贤明表示,今年4月,六枝特区华炬学府已经开工建设,目前已投入1亿元资金,各环节都基本走入正轨,曾经烂尾在路边的楼房也被纳入了项目综合体整体打造,初现轮廓。
驻六枝工作组表示,华炬中国集团的到来不仅盘活了一个项目,更重要的是能将东部企业总部的经济优势延伸到六枝特区,形成东西部的联动,发挥出“广东总部+贵州基地”的作用。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六枝特区华炬学府项目已经有不少“回头客”在这里定下了新房。
售楼大厅,进进出出的市民在销售人员指引下了解楼盘,不远处的工地里,每天有近200人在那务工,“物业等还有80人固定员工,基本上都是当地人。”向贤明说。
乡贤返乡投资兴业 联动上下链条齐发展
在华炬中国开展进驻前期工作的同时,贵州佳威科技照明有限公司董事长韦忠也启动了辐射大西南市场的布局。2022年3月正式在六枝特区设厂的佳威照明,今年接到了江西的28亿元大单,正准备在六枝分厂大干特干。
“回到六枝特区设分厂,就是想以此为点辐射整个西南片区。”韦忠说,他本就是六枝人,1994年开始到中山做灯饰生意,2021年驻六枝工作组引导他回六枝特区发展时,韦忠没有过多犹豫。 他说,家乡情怀之外,驻六枝工作组也给他们介绍了相关的资源情况和政策优惠,坚定了他回乡办厂的决心。而在推进过程里,韦忠也感受到了工作组的热心关怀。“不仅是在遇到困难时帮助我们与地方相关部门协调,回来后的第一个订单也是驻六枝工作组给我们拉的。”
韦忠跟新快报记者提到,刚设厂时,他们在六枝特区尚未打开市场,一度无单可做。驻六枝工作组便结合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需要,引导他们承接郎岱镇3个村的路灯建设,进入当地市场。“佳威捐赠了资金,与其他企业以社会帮扶的形式支持六枝乡村建设。”驻六枝工作组补充道。后来,韦忠也在工作组的牵线搭桥下,陆续承接下当地城投公司、乡镇的建设业务,经营日渐步入正轨,2022年,其光伏组件出口业务还实现了六枝特区海关的出口单零的突破。
“现在我们在中山研发,计划慢慢把组装加工等环节转移过来。”韦忠跟新快报记者提到,现在,六枝分厂已经有25名长期员工,但每次外出安装路灯太阳能板,他们都需要聘请百余名临时工人。他说,近两年,他见证了越来越多的中山等东部企业的到来,自己所在的灯饰产业链条愈加完善了,更多的乡亲也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今年我们六枝分厂税收预估达到上千万元,我也期待三年左右能在六枝看到完善齐备的灯饰产业链。”
盘活茶园谱新篇 助岩蜂百花蜜出黔入湾
在积极推进第二第三产业协作发展的同时,驻六枝工作组也未曾移开落在第一产业上的目光。工作组提到,六枝特区山多地少,决定了当地农业要向大山求发展的基本脉络,而茶叶便是这高海拔的山地里孕育出的宝物之一。
坐落于六枝特区落别布依族彝族乡高山上的贵州十万大山茶叶发展有限公司,新安装好的茶叶分拣机器在偌大的厂房里游刃有余地分拣茶叶,“这将打破当地茶农对机采茶的刻板印象。”公司总经理廖慧玲说。
此前,当地茶农仅在春季采一次茶叶,并坚持手工采茶,对机采等方式“敬而远之”。“这样便导致茶树资源被浪费,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廖慧玲表示,他早前就发现了六枝特区茶叶的高品质,只可惜资源未能充分得到利用。
后来,廖慧玲等人在驻六枝工作组引导支持下,流转下了落别乡1200亩闲置低效茶园,从茶叶采购转向生产,“希望通过广东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带动当地农户做茶思维和工艺的改变。”值得一提的是,驻六枝工作组还投入25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助力落别乡茶园提质增效改造,工作组表示,项目建成后将盘活落别乡木厂村、抵耳村闲置低效茶园近万亩,带动上百人就业,让六枝特区茶业焕发新生机。
与此同时,驻六枝工作组积极联动广东市场,推动黔货出山。贵州张氏兴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顺勇说,“工作组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销售渠道。”从落别乡石漠地里养出岩蜂百花蜜的张顺勇2015年开始创业养蜂,如今不仅走出了中药材种植+蜜蜂养殖的特色路子,还成了致富带头人,带动了村民农特产的销售。如今,他正加快中药材加工链条的建设,“希望能做出完整的产业链条。”张顺勇说,驻六枝工作组日常的关心帮助,以及对其拓展东部市场的支持,也让他更有信心做好。
“我们的订单供不应求,其中八成销往广东。”贵州二表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农业市场部副总监王睿提到,去年底,他们在工作组对接协调下拿下“无非洲猪瘟小区”牌照,打通了广东市场,目前正在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直供基地。同时,依托中山市支持的400万元东西部资金,二表哥正升级设备、扩大产能。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进驻以来,驻六枝工作组坚持将东部企业经营优势与西部产地优势相结合,通过832平台、淘宝、抖音、拼多多等线上平台与线下相结合等方式,累计向广东省输送刺梨原浆、岩脚挂面、红心猕猴桃、蜂蜜、有机红米、菜籽油、食用菌等六枝特色农产品。
统筹:李志 朱颖洁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摄影:新快报记者 王飞
视频剪辑:新快报记者 朱芷颍
校对:马少俊
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新快报